今晨,美葡大战赛场,一出裁判主动休战,强制两队喝水的镜头成为亮点,这也是国际足联在本次 世界杯 祭出的新招。
各种爆冷出局,欧洲队遭遇“水土不服”,“湿热难耐”成为本届世界杯各支球队在表现不佳时最合理的解释。进入“科学探索”时间,让我们告诉你, 天气 如何左右世界杯战果。
一半冰水一半火焰
6月,正是巴西深秋时分。和印象中的秋风萧瑟不同,热情如火的桑巴王国,就连金秋都格外热烈。
巴西幅员辽阔,纵跨40个纬度,包含10几种不同的气候。本次世界杯,巴西安排了12座球场,分别散布到不同的气候区。这样,球员们有可能上一场比赛还在马瑙斯炎热湿润的场馆里踢球,下一场就去了凉爽干燥的阿雷格里港。
紧贴赤道线,马瑙斯和福塔莱萨两座球场无疑是球员的噩梦。潮湿闷热,如果再加上在正午时分比赛,那简直就和蒸桑拿没啥两样。
英格兰对意大利的比赛进行时,马瑙斯球场气温达到了32℃,湿度超过80%——这意味着球员们几乎是在一团水蒸气里跑动。然而,位于南回归线以南,阿雷格里港的气候更接近人们概念中的冬天。绵绵阴雨,掺杂着寒意的冷风,晚上甚至可以冷到需要穿毛衣的地步。
如果你在关注世界杯,并且想要预测哪支球队会赢得比赛,建议你将气候因素也一并考虑在内,气候区域图可能会帮到你(上图)——当然,它不是章鱼保罗,没法预测胜负,但它可以让你对每场比赛中球员将要面对的天气有个初步的把握。
湿热导致抽筋频发
世界杯赛前,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金曾向英格兰队发出“警告”,他称每当赛时气温升高5℃,球队取胜的几率就会减少59%。或许是为了印证这个理论,在马瑙斯的英意之战中,英格兰队有3人腿部抽筋,最终三狮军团惨遭蓝衣军团虐杀,就此拉开出局序幕。
巴西的热情让大多数的欧洲球队都有些不适应。湿热的天气对球员身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从球员在场上抽筋的频繁程度就能看出。
在库亚巴潘塔纳尔体育场,一场韩国队对阵俄罗斯队的平局中,一向以“跑不死”出名的韩国队,3员大将相继抽筋倒地;在前天凌晨结束的德国对加纳比赛中,福塔莱萨的桑拿天让德国战车无法正常发挥;而意大利对哥斯达黎加的比赛中,挥汗如雨的蓝军就连传球都失去了往日准星。
此外,在热带雨林地区比赛,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雨天。最明显的一场被大雨“搅局”的比赛要数西荷之战。原本一球领先的卫冕冠军西班牙队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阵脚,最终被荷兰队大比分屠杀。
不适应度德国居首
世界杯开赛前,著名资讯机构彭博社发布了一项数据分析,他们根据各场比赛开球时预计的温度、湿度、阳光照射角度等数据,计算出32支球队在小组赛中的“不适应程度”。
夺冠大热门德国队在这份榜单中排名居首,第二位的是意大利队。东道主巴西队自然享有“地利”和“人和”,不过他们对“天时”的“不适应度”排到了26位,倒是韩国队因小组赛多在傍晚时间进行,享尽了天时,他们排在“天时”分析榜单的最末。
在彭博社的分析中,排在“不适应度”最高的德国队3场小组赛将在平均28.1℃高温、相对湿度71%的天气中进行。
德国队主帅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那种高温让人恐惧,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在巴西世界杯用一套阵容踢满全场。”
湿热的天气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赛前赛后,场上场外,天气都是球队和球迷“吐槽”的对象。实际上,巴西职业运动员联合会曾向国际足联申请更改部分世界杯比赛的开球时间,希望不要在下午4时之前。此外该组织还建议每场比赛的上、下半场期间各暂停两分钟,供球员补充水分。国际足联没有立即做出回应,但表示考虑在比赛中根据天气状况给球员短暂的休息喝水时间。
本报记者 厉苒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