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头发白了一点,现在我的体能和不到50岁的人一样好”。在圣保罗市区南部的路易斯戈伊斯路一间不大的武术馆里,记者见到了64岁的巴西华人、巴西中国国术总会会长李荣基。
他来巴教习中国功夫已有40余年,弟子不计其数,堪称一代宗师。如今他开设的武馆分馆多达200多家,遍布拉美地区,单单巴西圣保罗州就有80余家。2003年,圣保罗市议会授予李荣基“圣保罗市最高荣誉勋章”。
除了经营自己的武馆,李荣基还被圣保罗军警大学常年聘为武术教官,也是第一个把中国武术推介到巴西军警教学课目里的华人。当地喜爱中国武术的人们,都叫他巴西的李师傅(李小龙)。
摆擂台为中国武术正名
李荣基1950年出生于香港,7岁起随舅父习武,后来拜入香港鹰爪翻子门名师刘法孟门下。从那时起,摒弃门户之见的他已经开始悉心钻研空手道、柔道等各类技法,为日后博采众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最终将推广中国武术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对于李荣基来说却并不是那么“顺理成章”。
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体育学院继续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但在考取台湾一家大学的体育系后,因为当时的香港政府不承认台湾的毕业文凭只好放弃。后来他又报考香港军官学校,各项考试均顺利通过,但最终又因为个子太矮而未被录取。
就这样,满腹沮丧的李荣基来到了巴西。他考入当地一所大学的广告专业继续深造,看上去这份学业与武术风马牛不相及,却为他日后的事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毕业之后,李荣基一边从事一份与广告专业相关的工作,一边在巴西的一家武馆教习功夫。很快他便发现,教习武术的工作更对他的胃口。
随后他有了自己的武馆,但一切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当时圣保罗只有几家日本和韩国武馆,中国人的武馆还是新生事物。
有一次,当地一家日本武馆的学徒毛利西,来到李荣基教习武术的武馆踢馆,他挑衅地对李荣基说:“你们中国功夫是不是不能打,(难道)就这样一二三四做体操吗?”结果,被迫接受挑战的李荣基只用了一招就将对手制服,后来这个毛利西成为了李荣基的徒弟。
为了证明中国功夫不是花拳绣腿,李荣基在1980年主动举办擂台赛,迎接各路习武者对他的挑战。“胜多负少,当然不可能全赢,但他们再也不敢轻视中国功夫了。”他说。
“还有一次,一个巴西柔术高手要来挑战。我说没问题,但规则要由我来定。我往身上抹了油,这样他的锁技就无从施展。他会的我都一清二楚,但我会的东西他却完全没有概念。最后,他放弃了这次挑战。”李荣基回忆起这些已经远去的往事时,脸上挂着平淡的微笑。
学习武术更要学会做人
李荣基娴熟运用广告营销理念,在巴西开办了越来越多的武馆。“现在我已经过了当年那个重量不重质的年代了,我更希望每一家挂着李荣基招牌的武馆,都能完全秉承自己的理念。”他说。
只有李荣基认可的弟子,才能够以他的名义开设武馆。“也有从我这里学完功夫,出去自立门户的,但这也没关系,习武本身就讲究胸怀宽广”。
在李荣基的武馆习练功夫,最低每个月只需要缴纳学费80雷亚尔,每周有2个课时。如此低廉的学费,拉近了中国武术与巴西人之间的距离。
在他的武馆里进行练习之前,学员们都要恭恭敬敬地对武神关公画像行礼,然后跟着领读的老师大声念出李荣基立下的9条习武守则:“我承诺为和平而修炼身体和精神”、“我承诺尊敬师承,尊重师傅、老师和同学”,“我承诺不弄虚作假,遵从真理之道”,“我承诺尊重其他武术门派和思想”……
来到李荣基武馆学习的学员,不但传承着传统的中国武德,也在学习国学的精髓。
在李荣基最新的一本叫做《生活中的艺术》的著作里,他不再谈功夫,而是谈起做人的道理。
他告诉记者,练武更是练脑,“功夫再厉害,难道能敌得过子弹?”。看到记者不太能够领会其中的内涵,他举了一个当年在巴西军警大学教课时遭遇学生给“下马威”的例子。“武术的基础都是从扎马步出拳开始,学生们问,扎了马步以后,两侧最稳定也最强,正面则是一推就倒,为什么出拳的方向要向前?”
李荣基很快给了学生们一个足够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要把最弱的地方变强。”
他并不只是单纯地教人功夫,而是在教习每一个动作之前,都告诉学员,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这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李荣基正在上高中的混血外孙已经17岁,如今也在武馆里学习功夫。“我会牢牢记住外公给我说的每一句话,所有的那些人生道理。”他的外孙说。
武术入奥需先认定国技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来到武馆习练功夫的学员都同时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的目的很单纯——希望变得更能打。
李荣基必须要让繁复庞杂、门类众多的中国武术变得更加一目了然,他必须要让那些来学功夫的人知道,自己在这里能够学到些什么。
他将自己精通的鹰爪拳、螳螂拳、洪拳、咏春拳、中国式摔跤等各种门类的功夫融合在一起,独创了一种叫做综合拳的功法。其实,这与李小龙当年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与击剑为主干创立截拳道的情况比较相似。
说到李小龙,李荣基说:“当年他向我的师叔学过一套鹰爪拳,我与他相差了10岁。”
或许由于身处巴西,距离让李荣基对于中国武术发展面临的瓶颈和困境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样是在世界各地开设道馆的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等,都已经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中国武术如今仍然徘徊在门槛之外。“中国的武术门类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各种规则甚至比赛用的服装都不相同,但又没有任何一个门类能够被认定为国技,也就没有办法向国际推广,自然很难得到普及。”他说。
近年在参加国际摔跤大会时,李荣基曾经提交过一篇论文,里面就谈到将中国式摔跤推广成为国技的看法。他在论文中写道:“遍观世界各地的其它武技,比较起中国之武学,实九牛一毛,跟中国武学相比,相差何止千万里。但在当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却只有西方之摔跤、日本之柔道、美国之拳击、韩国之跆拳道等项目,而年代更久远之中国式摔跤,却始终未被世界各国认可,这点应由我们认真检讨、研究。”
此次面对记者的来访,李荣基又谈起这个问题。他说:“如果我们专心推广太极拳,同样能够达到一样的效果。”
侧记
李荣基:我们的武馆像个大家庭
来到李荣基的武馆采访时,他们正在进行一次升段的小考测验,通过测验的学员将可以获得升段证书,也将能够更换他们腰间缎带的颜色。
这是记者第一次现场见证这样的场面:学员几乎都是各种肤色的巴西人,唯一一个有亚洲面孔的女孩是日本后裔。几位老师腰间扎着代表级别的黑色腰带,间或发出中文发音的指令。
整个测验的过程比记者此前想象的更严肃。学员们必须展示各种基本功、武术套路和兵器运用,还要进行对抗比拼。展示项目其中包括鹰爪拳、螳螂拳、太极拳和中国式摔跤等各种门类。整个测验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强度之高令人难以想象。
参加小考的学员的家人将小小的武馆大门挤得水泄不通,他们举着手机或是相机,记录下亲友挥汗如雨的瞬间。但在整个旁观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很安静。
35岁的阿德里亚诺是李荣基的第四代徒孙,也是这场小考的主考官之一。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一副武人打扮的他竟然还是翻译学博士,主攻方向是英、德语翻译。他的妻子也参加了这场小考,所学的项目是太极拳。而在一边的摇篮里,他俩8个月大的孩子偶尔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小时候因为看到功夫电影而喜欢上武术,没想到如今这成为我从事的职业。武术给了我一切,我因此而认识了我的妻子,而我们的孩子从两周大的时候,就已经在武馆陪伴我工作了。”阿德里亚诺说。
由于需要帮助李荣基组织小考,阿德里亚诺没有和记者多聊。但在考试的过程中,他的目光总是温柔地落在被别人抱着的女儿身上,偶尔也走过来抱一抱她。
当考试终于结束,李荣基念出获得升段的学员的名字,大家都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掌祝贺。再后来,他们相互行贴面礼,然后告别。
“我们的武馆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这正是我想让学员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李荣基说。
南方报业特派记者 朱小龙
发自巴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