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锴
刚刚在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风光上市的聚美优品和京东,日前纷纷被曝光平台上售卖奢侈品假货,并涉嫌知假售假。此新闻一出,随即在业界和消费者间引起轩然大波。
此次被曝光的售假源头,是一家名为“祎鹏恒业”的聚美优品供货商。据悉,祎鹏恒业是一家多元化公司,主要经营品牌包括:Armani、Burberry、Dior、Hermes等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
然而,无论是祎鹏恒业提供的Armani、Burberry等各奢侈品品牌的授权书,还是能证明这些奢侈品是“海外购”产品的海关关单,都是其用PS软件伪造的。聚美优品和京东也在7月28日针对此事作出迅速回应,双方均表示对祥鹏恒业进行了关店处理。对于在该店铺购买了商品的消费者,可无条件退货。
事实上,电商平台售假的新闻在近年来不绝于耳,而价格高昂的奢侈品,恰恰是假货的重灾区。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奢侈品电商常常假货横行,且屡禁不止?
我们不妨先从整条产业链入手,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说,货源问题是电商出售假奢侈品的根源。目前,电商采购奢侈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海外代购,或是从经销商、代工厂、奥特莱斯等渠道中“扫货”,这种渠道的产品质量有一定保证,但价格相对较高。二是让具备资格的第三方销售商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通常,第三方销售商每年只需向电商支付保证金,渠道本身缺乏监管,从而成为网上奢侈品市场假货泛滥的重灾区。
第三种渠道是奢侈品品牌商授权销售。但实际上,品牌方出于“稀缺性”的考虑不会轻易授权给电商,真正能拿到品牌方授权的电商平台微乎其微。即使拿到授权,电商也往往拿不到足够的货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在购买量上的需求。
一系列货源的制约,让电商平台很大程度上依赖第三方销售商进行奢侈品的售卖,而奢侈品领域的高额利润,也让不少第三方商家铤而走险。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品牌宣传的大量投入与实体店的高成本运营下,很多奢侈品牌的利润仍然达到80%以上。可想而知,那些高仿品没有这些品牌投入,利润就更高了。打个比方,一款真品箱包的零售价为1万元,制假的成本在100元左右,包装成本50元,各种资质证明和仓储均摊成本20元,物流成本30元,那么它的整体毛利将达到9800元。即便这些仿品以2折的价格出售,其利润依然高达1800元。
很多时候,电商平台并非不知情,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相地滋长了这种售假行为。这是因为,奢侈品的“低价促销”能为平台聚拢大量的人气,况且这些奢侈品并不是电商平台自营,即使被发现是假货,平台也能撇清关系。一定程度上,电商平台与这些售假的小公司属于“互相利用”。不难发现,大量类似于祎鹏恒业这样的小型贸易公司,活跃于各大电商平台之中。
除此之外,一些消费者“知假买假”的心态,也促使售假行为屡禁不止。一位电商界大佬曾说过,整个社会假货横行,又如何让电商平台独善其身呢?事实上,不少消费者崇尚世界顶级奢侈品牌,但又碍于囊中羞涩买不起价格昂贵的正品,于是便转而寻求电商渠道中折扣大、价格低的奢侈品。这种心态导致电商奢侈品市场日益繁荣。而部分消费者在发现买到假货后,又碍于面子,不愿意积极维权。这种消极的态度极大地纵容了网上奢侈品商家继续违法售假。
在此基础上,网络售假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也是导致假货现象的原因之一。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无品牌授权、通过自营渠道销售奢侈品的电商,国内并没有相关法律约束。一旦发现销售侵权商品、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只能依据《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处罚力度非常有限。对于平台上第三方商家售假,电商网站通常的处罚也是关闭网店了事。因此,仍有不少商家为了利润铤而走险。
此次的聚美优品事件,相当于把这个“业内公开的秘密” 全曝光于公众的视线下。需要指出的是,假货可以下架,黑店可以关闭,但电商平台为此蒙上的不良声誉,将成为其最大的劫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