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张蕊 发自北京
日前,全国首家由三甲医院支撑的广东省网络医院,正式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启用,患者在社区医疗中心或连锁药店就可对接三甲医院专家。这标志着,三甲医院已经开始切入移动医疗。
近年来,移动医疗已经成了一个“大生意”,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今,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已从不足2亿元增加至28.4亿元。预计到2016年,这一数值将超过70亿元,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
创投市场更是互相追逐,春雨医生已获得了5000万美元融资,丁香园获得了7000万美元支持。
其实,上海市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早有尝试,由上海当地的移动医疗创业团队易问医提供产品设计和技术支持,他们推出了一款名叫“居家医健通”的APP,为患者提供预约、续药等服务。
然而,移动医疗最合理的模式是什么目前仍在探索。但易问医CEO王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后都会回到一个简单的模式‘人(医患)——服务——健康’。”
王臻也是移动医疗创业者的一员,她还是医疗“圈内人”,毕业于医学院,早年在医院工作,后来长期就职于跨国药企。
正是由于长期的医疗行业经历,在探索移动医疗创业时,她更关心医患关系,也正是外界所很难理解的“医生的专业性要求”和“患者的急切心理”——这种碰撞往往是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我曾是医生队伍中的一员,我很了解医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王臻说。在她看来,用一个比喻可以很好地描述医患关系: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当疾病发生时,常看到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火里,因为见识不同,状态不同,感受也大不同。
王臻告诉记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的感冒症状,医生的脑子里是怎样排除最坏的可能性的思维方式,而病人一般的想法是大事化小,最好没事。”
因此,在易问医项目中,并不采用在线咨询或者挂号的模式,而是选择了预后随诊,所有的患者都是诊后病人,都和易问医的医生有过切身接触。
由于摸准了医生的专业性和谨慎态度,这种模式受到了上海三甲医院医师的欢迎。不管是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还是上海市肿瘤医院,都有很多大夫加入,这些大夫在各自的科室都口碑优秀,受病人信任。他们除了向自己的病人推荐之外,还对王臻的平台提了不少热心建议。
作为一个“圈内人”,王臻一直强调要做一个“聪明的病人”。对医生而言,他不断问患者问题,就是希望通过问诊了解病人更多的病史,这样才能做出最正确的诊疗方案。对于患者而言,说一万句话,不如把自己 整的病史带在身边,让医生看清楚了解明白。做一个聪明的病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把病史归档保存管理起来。
这对于王臻而言,她似乎切入了一个比较狭小的市场——只针对诊后病人。对于这个问题,王臻解释说她曾服务于默沙东这家知名药企,她很认同公司创始人乔治•默克的价值观:“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了人类而生产,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