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线”间 留住生的希望
我省首条生命危机干预热线昨开通 记者探访接线室,揭秘其中故事
“我想我可以站起来去吃晚饭,并和家人出去散散步。”
当电话那头有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说出这句话,电话这头的生命危机干预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说话的语气逐渐变得坚强有力,我认为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救援案例了。”
昨日中午12时,我省首条生命危机干预热线“希望24热线”开通。在6个小时之内接到5个热线电话,其中就包括上述抑郁症患者。以后,60多名志愿者将轮流值班,全天候守护这条希望热线。
【探访】
每位接线员身份保密
在省城北二环附近一个偏僻安静的小区里,“希望24热线”的接线室 “蜗居”一幢二层小楼内,昨天上午,负责值班的志愿者带好耳机,调整好设备,准备热线在12点准时开通。
“头两三个月为试运行。 ”该热线安徽地区的负责人谢慧敏告诉记者。
“我们虽然是公益事业,但是也要求保密,不光是对来电者信息的保密,也要对接线员的身份保密。 ”从北京赶来的孙老师说,有的来电者在受到热线的帮助后,会试图去打听接线员的身份,或者试图来寻找,所以接线室一般要选在一个偏僻的地方。
每位接线员都有一个记录本,第一页就写着自己的姓名、年龄等信息,不过这都是化名,孙老师说,这是为了应对来电者的询问,“每个接线员一定要有个体面稳定的工作,即使未婚,也要说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为了树立一个 美的形象,不然对方向你诉说他的惨况,你说我日子也很惨,这还怎么帮人? ”
【现场】 第一天多为“诉苦电话”
中午12点,热线准时开通,一个多小时后,第一个求助电话打进来,这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心里很是苦闷,打电话来诉说了20分钟。
“按照我们的判定准则,这是一个倾诉电话,危机等级最轻,这样的电话我们一般最多接半个小时,系统就会自动挂断。 ”谢老师说,要把热线留给最需要的人。
在随后几个电话中,大部分都是属于倾诉,来电者有的身患疾病,有的家庭不幸,甚至还有一名中学生不想学习,也打来了热线,“虽然这些都还没到自杀的地步,但是也需要我们来倾听。 ”
据介绍,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人,仅有10%的人接受正规治疗。数据表明,青少年群体、空巢老人、农村地区妇女群体、城市白领群体都是自杀高发人群。年龄越大,自杀率越高,依照职业来分,高压力的职业团体就特别容易发生自杀。
化解抑郁男子轻生念头
5点多,一个来自外省的电话打了进来,这是一名30多岁的男性,电话里,他的声音显得很无力。
“根据他的诉说,他已经患有11年的抑郁症,如果公开病情,会不会对工作有影响?他还没成家,病情对婚恋有没有影响?这些都让他都很担心,很痛苦,有了自杀的想法。 ”接线员告诉记者,根据准则,这名男子已经处于中度危机了。
男子说了足足有一个小时,这也是热线接听的极限长度,到了一个小时系统就会自动挂断,然后男子继续打热线进来诉说,又说了半个小时。
“我更多的是去倾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努力激发他内心的能量。 ”接线员说,让他发现自己内心的强大,进而运用自己的能量站起来。
幸运的是,最后,这名男子的语气已经明显变得坚强,“我想我可以站起来去吃晚饭了,然后和家人出去散散步。 ”
“听到这里,我觉得他已经好多了,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接线员告诉记者。
【揭秘】生死之间,如何化解危机
江先生今年50多岁,在热线志愿者中属于比较年长的,20多年前,他就接触到了心理学,并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他右手行动不便,于是用左手操作电脑进行记录。
试图自杀的人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能拨打这个电话,说明来电者实际上还是有求生的欲望的,需要一个宣泄对象。生和死,就在这一线之间,因此,接线员如何运用语言很重要。
“比如对方说我想死了,接线员就会说,‘我们活着是不是很难啊? ’”江先生介绍,虽然两句话意思差不多,但还是有差别,一个是“我们”,这个词就将接线员和来电者放在了一起,另外一个就是“想死”和“活着很难”,后者的危机程度会相对较轻。接线员再问:“那有什么让我们这么纠结呢? ”从想死到纠结,危机在被一步步消除。 记者苏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