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传言称,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昨晚,教育部政务 “@微言教育”澄清,“不存在废除‘985’‘211’的情况”。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多所“985”“211”高校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11”三期建设项目在2012年结束后,截至目前,近两年时间未再启动建设。另有专家表示,未来,国家对一流学科的建设或将不再局限于是否是“211”高校,非“211”高校的优势学科也将得到更多支持。见习记者 徐岑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项凤华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重点论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想,工程名即源于此。
1999年1月,“985”工程正式启动。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教育部官网显示,“211工程”三期建设从2007年至2011年实施。但截至目前,记者未发现有明确提及国家层面启动“211工程”四期建设的官方消息。
江苏的985高校: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江苏的211高校: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按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设资金主要由学校所属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筹措安排,中央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工程建设起推助、指导和调控作用。
教育部:
不存在废除985工程和211工程
近日,网传高校“985”“211”工程将废止,这源起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一次会议上的发言,“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学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
张尧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学校的)‘985’已经到期,新一轮建设还没有启动。”他说,教育部和财政部在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可能会按照国家需要、学校办学好坏拨款。”
不过,包括张尧学在内的多名高校人士均证实,还未收到有关废止“985工程”“211工程”的文件。
而教育部官员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教育部既没有说不做,也没有说下一步怎么做。
“985”“211”将废除的传闻在发酵一天后,昨晚教育部政务 “@微言教育”回应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中国特色,强调战略引领,突出绩效原则,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虽然教育部称不存在废除“985工程”“211工程”,但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以及南京多所高校获悉,新的高校绩效考核体系正在酝酿。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11工程’建设三期项目在2012年已经结束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启动。”
这一说法在南京多所高校得到证实。南京某211高校发展规划处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说,“今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由‘985’高校 成,一流学科则以‘211’高校为主,同时向一些非‘211’高校的优势专业投入建设资金,‘985’‘211’的身份标签将逐渐淡化。”
另有南京高校专家表示,国家正在酝酿建立一套新的高校绩效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拨付建设经费的依据,“绩效考核可能会涉及教师获得国家奖教金的数量、优秀博士论文的数量、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数量、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等。”该专家称。
南京高校:
新的高校考核体系正在酝酿
据南京高校多位教育专家透露,酝酿中的改革一旦启动,一流学科的建设将向非“211”高校敞开,这些学校也将得到国家的专项经费支持。
“江苏省有很多学校以前比较吃亏,他们有的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但因为不是‘211’,所以得不到教育部的相关经费支持,例如南信大的大气科学,还有南林、南中医、南医大。”相关专家表示,如果改革实行,部分学校的优势将体现出来。
“根据酝酿中的综合改革,一流学科还有退出机制,每个建设周期都会有考核,如果不合格,会退出‘一流学科’平台,经费支持会终止。”南京某高校学科办主任说。
非211高校有望得到专项经费支持
相关新闻
Nature发布2014自然指数
凭借高质量科研论文,南大排世界第38位
昨天,Nature出版集团首次正式发布全球前200名科研机构与高校的自然指数。根据发布,南京大学在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的发文表现优秀,2014自然指数在世界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中排名第38位,在全国高校中,仅次于北大清华。
《Nature》执行主编暨Nature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说:“自然指数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中国科研的持续成长,尤其是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增长。我们希望能提供一种新层面的分析,并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期望使用者能梳理出科研的模式,关注趋势,分析各项实力,并了解机构和国家如何进行合作。”
通讯员 陈晓清
现代快报记者 俞月花
经费使用弊端
目前,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39所。而“211工程”侧重以学科为重点支持,有112所高校入围。南京某高校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国家每年都会为这些学校拨付专项建设资金。“‘985’高校的经费申请项目有很多,例如重点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项目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该负责人表示,除了教育部拨款,江苏省教育厅还会给予1:1的配套经费。“211”高校也如此。
“但目前的经费使用有弊端,例如以某个项目的名义申请的经费,专款专用,只能用在这个项目上,如果项目发生变化,这笔钱就没法用。但学校毕竟花了好多心思才争取来的,就不会让它浪费,有时会为了用而用。”南京某高校教育专家表示。
专家建议,如果启动改革,不妨给高校更多的经费使用自主权。
就业歧视
对学生而言,“985”“211”高校的名头,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为求职简历加码。
虽然去年4月教育部就发出通知,用人单位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而现实中,仍有单位把“985、211院校毕业”作为招聘的门槛。
前天举行的江苏省2015届医药卫生类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上,不少用人单位都打出“985、211毕业生免笔试”“985、211毕业生重点培养”等条件。徐州一所医院给优秀博士提供了很优厚的条件:安家费住房补贴28万,科研经费30万。而海报上对“优秀博士”作了严格界定,必须是世界高校排名前200名,985高校、211高校、中科院等学校毕业的。
在现场投简历的硕士生小李,在碰了不少“软钉子”后,有点郁闷地说,虽然用人单位没有明确表明,只招“985、211”院校毕业生,但又是免笔试、又是优先考虑,让他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南京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设置“院校门槛”,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没有好处,应引起社会关注。
华为公司南京研究所人力资源经理张小康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985、211不是区分人才的标准,淡化‘985’‘211’,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力将更具说服力。”他说,近几年,华为在筛选人才时,更看重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南邮虽然不是211,但该校的毕业生很受欢迎,“最近我们发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毕业生比较优秀,就会格外关注。”
东南大学高教所所长仲伟俊也说,淡化“985”“211”,将避免用人单位因为学校的身份,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缓解招聘歧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