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安全机制失效
让36个生命无法跨过新年!
现场:
往后退 往后退
解说:
11名责任人失职
让一场跨年狂欢成为定时炸弹
联合调查组成员 上海市应急办主任 熊新光:
领导干部思想麻痹,是城市公共安全的最大隐患。
解说:
今天
上海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对外发布
熊新光:
这起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深刻。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问责与反思!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上午上海公布了12月31日外滩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人们自然想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谁该为此事负责?我们首先来听一下公布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联合调查组成员 上海市应急办主任 熊新光:
对事发当晚外滩风景区特别是陈毅广场人员聚集的情况,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不当,是这起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
我们可以听到在短短的一段话中,调查组使用的词汇是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而且对于应该做的准备是严重缺失,可以看出来用词十分严厉。好了,那么我们再回到这个调查报道中,这个调查报道究竟写了些什么?另外对于这样的一份报告,对很多城市来说,对于很多城市里面居住的人来说,又应该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呢?
解说:
今天上午,四十多家媒体,汇集在上海市规划展览馆,等待上海市政府就“12.31”外滩踩踏事件发布调查报告。十一点十分,会议如期举行,不到一个小时的发布会,气氛始终严肃、凝重。这份一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包括九个部分的内容,从事件发生情况还原,到应急处置,再到原因分析,同时也公布了责任认定。
熊新光:
对事发当晚外滩风景区特别是陈毅广场人员聚集的情况,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不当,是这起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解说:
除了主要原因的认定之外,报告同时明确了对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黄浦区政府对于事件负主要的管理责任,黄浦公安分局对事件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除此之外,被点名负有管理责任的部门还有黄浦区市政委,黄浦区旅游局,黄浦区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以及上海市公安局对事件负有指导监督的管理责任。
熊新光:
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起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说:
今天这份报告,列出了11名具体的责任人。这11个人中,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被建议撤销党内职务,黄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彭崧,被建议撤销党内职务,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分管旅游工作的黄浦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吴成,被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
今天上午,除了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公布之外,在上海市纪检委官方网站上,同时公布了,黄浦区部分干部在‘外滩源附近一家高档餐厅用餐’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周伟,彭崧、吴城,三人同样被点名处理。
上海市监察局副局长 王玉:
他们违反八项规定公款吃喝。因为这个事情,加重了处罚。
解说:
今天,在发布会现场,上海市副市长、事件联合调查组副组长周波就踩踏事件处置不力,向公众致歉。
熊新光:
这起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深刻。
解说:
就在今天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后,对于发布的内容,记者仍在追问。
人民日报记者:
是否对当晚出现的大人流缺乏预判?为什么没有及时采取限流和疏散措施?
熊新光:
由于黄埔区政府和黄浦区警方未对当晚外滩人员集聚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缺乏应有认知,导致预防准备严重缺失。
解说: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这是对这座城市,公众的期待。
主持人:
我们来看这份调查报告,它出台的时间是20天,那么是一万多字,我们可以看到是九个方面的内容,非常地详细。那么有人就问,为什么这次是由上海市进行调查然后出台的这样的一个调查报告,而不是国务院授权某一个部门去做呢?因为这是一次群众自发地公共安全事件,它不属于安全生产事故,所以由上海方面进行。
另外我们看到,在这里面有11个人,有责任人员进行了处理。那么其中也包括了黄浦区的区委书记还有区长,还有其他的一些人。其中,特别要特到的是这个区委书记、区长,还有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区长,这三个人还背负着公款吃喝的一个违纪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11个人里面从级别上看,其中有9位是来自黄浦区,有2个是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一正一副两个主任。
那么,从这样的一份报告里面,我们还解读到了这样的一点,以往往往都是比如说大型的一些公众的活动,是谁主办,谁组织,谁负责。但是像发生在12月31日外滩上的这种踩踏事件,没有人组织是群众自发组织,那么这件事情发生了,谁来负责?报告显示,这种事件发生了,仍然要由政府负责。
好了,在这份报告里面,我们还能够看到了,这个还原了当时12月31日那天踩踏事件的整个的一个事发的过程。那么接下去,我们不妨去看一下,那天事发的当时,各方究竟是怎样应对的。
解说:
今天,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公布的调查报告,还原了去年12月31号那一天,是谁,又是以怎样的应对和疏忽,造成了那场悲剧的发生。
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在上海外滩,人流从8点开始,就在持续增加。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当晚8点至9点外滩的人流量约12万人。
在晚上8点12分时,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要求黄浦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上报外滩人员流量情况。8点20分,黄浦公安分局上报外滩观景平台的人员流量为5成。
而在晚上9点至10点外滩的人流量上升到约16万人时,21点14分,黄浦公安分局所上报的陈毅广场人员流量是5成;到了22点到23点,外滩人流量已经上升到约24万时,22点45分,黄浦公安分局所上报的人员流量为5-6成,仅仅增加了一成。
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 蔡立新:
人流量也是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但是到了23时30分左右,游客他有一个异常的增多。
解说:
虽然黄浦公安分局上报的人流量变化不大,但上海市公安局通过视频监控看到外滩风景区的人员流量情况后,晚上10点,通过视频电话提示黄浦公安分局局长周正,外滩人员已经很多,要求其进行安全评估,如有需求及时提出。但在当时,黄浦公安分局并没有提出需求。
现场目击者 王先生:
你只能跟着人流走,人流往哪走你就往哪走,你一厘米的空间都没有的,你是被 全被带着走,你当时想要保持腿要平衡,不能倒下。
解说:
在调查报告中,外滩的人流从23点开始到事发时,已经上升到了31万人。近4个小时里,人数翻了近3倍,而在这一过程中,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黄浦公安分局所布置的警力仅仅增加了160人。
解说:
晚上11点24分时,上海市公安局致电黄浦公安分局,建议在外滩实施交通临时管制措施。但黄浦公安分局局长周正的意见是继续保持交通畅通,否则老百姓会认为外滩风景区有大型活动。
现场:
往后退,往后退。
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打浦桥派出所民警 王佳:
最直观的就是,我一上去,六件套里面有些工具就已经被挤掉了,当时的情况。
解说:
23点35分,踩踏发生,之后,救护力量和市委、市政府领导赶到现场,而此时的外滩踩踏事件最终造成了36人死亡,49人受伤。
主持人:
在这份调查报告里面的第五部分进行了这个事件原因的分析,我们逐条来看。第一对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的风险没有作出评估。什么叫变更风险?在以往三年,上海这个灯光秀倒计时迎接是在外滩进行的,但是今年恰恰是怕这个这里有风险,因此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外滩源的这样一个地方举行,但是对于这种变更的风险没有作出评估。
另外,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的信息,宣传严重不到位。你换地儿了,但是老百姓不知道。
第三,预防的准备严重缺失。
那么这三条可以说是事前的准备是有失误的,我们再来看第四,对监测人员流量变化的情况没有及时研判、预警,没有发布提示信息。第五,应对处置不当。
那么第四、第五两条应该说是在事发当时有哪些地方是失当的。好了,接下去我们连线一位专家,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滕五晓主任,他也是此次联合调查组的成员之一,您好,滕主任。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滕五晓: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我们看到关于陈毅广场的公共活动面积,那么调查报告里面说是将近3000平方米,那么你们调查组在实地调查的时候,你们得到的这个结论,一平方米密度,人口密度有多大?
滕五晓:
也就是说我们从现场的视频来观察的话,也就是一个简单的一个评估,就是说一平方米超过了10个人左右。根据临界点,也就是一平方7个人达到这个临界状态,超过去就是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一个状况。
主持人:
就是这样的一个临界点一旦超过去,它有可能发生的状况是什么?
滕五晓:
也就是一平方米如果超过8个人的话,就是相对每个人他自己的这个重心就很难来控制,就是自己的稳定性得不到控制,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比如说跌倒或者失稳,造成跌倒或者最后引发的踩踏事件。
主持人:
滕主任刚才您在谈话的过程中说到了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是你们后来经过看录像得出来的。那好了,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样的一个临界值是不是只能靠目测这样的一种方式才能看出来?还是说有什么现场更加科学的手段,能够更准确、更精确地得到这样的一个临界值?
滕五晓:
当然现在从技术的角度有很多方法,比如说这个热力图,或者视频预警装置,都是可以来比较容易地判断这个场地人流的这个密度。但是从外滩这样的一个情况来看,目前它主要是通过这个安装的摄像头来进行视频的一个目测。
主持人:
那么事后你们从这个录像里面能看出过了临界值,那么想必当时的值班的相关人员也能够看出超过了这样的一个临界值。那么如果在当时看到超出临界值之后,本能地下意识地应该的反应是什么?
滕五晓:
也就是说如果说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常态管理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些管理方法或者措施的话,那么也就当人流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不管事先有没有准备,一旦超出了这个预判,出现大面积的人流集聚的话,就应该及时地采取措施来控制人流,引导人流有序地出入。那么从现在根据这个人流的拥挤程度,来快速判断该采取什么样的有效的措施。
主持人:
但是据你们事后的这个调查,当时作出来的这种反应又是什么?
滕五晓:
他们用了什么就是这个调查报告当中也反应出来了,主要整个的在当时的这个应急处置不当,也就是说它的这个对于场面的控制,对人流的控制或者引导其实不够充分,导致了这个人流继续不断地密集,更加地拥挤,而且尤其是在这个陈毅广场这个阶梯这个地方,产生了人的对流的这个情况,最终导致了这个事件的发生。
主持人:
那滕主任您觉得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如果从目测就已经能看出来,哎呦它超过临界值了,它应当做出一个反应,但是它没有作出这样一个反应,能说明什么?
滕五晓:
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地方,比如说我们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我们有充分的方案,会投入大量的人力或者物力能够成功举办,但是这样的经验其实是不能够复制,也就是常态情况下,是无法这样大投入的进行管理。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常态情况下,我们即便是没有这样的方案,那么我们也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对人流的管控,或者尤其是现场的、大量的投入警力,来对人流进行有效的隔离或者分流,然后来确保这个无序的人流变得更加有序。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滕主任,您看就如果说是,比如说以往我们熟悉的像政府组织、政府主办,或者说相关机构有明确负责人的情况下,那么我有一个方案,那么假如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当时值班的人看出来,那么他是不是当时值班者是不是就能够根据他的目测作出一个反应,他自己就作出这样的一个决策,还是说他要层层向上汇报,等待相关的领导给他一个指示,他再这么做,应该怎么做?
滕五晓:
也就是说在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它是有充分的方案,那么这些方案会考虑各种情形的情况下该采取什么措施。那么也就是说,值班人员也好,或者通过这样的一个主管人员也好,可以快速地来进行判断,来采取有效的措施。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滕主任。那么我们看,用生命作代价,换回来的这样的一份沉甸甸的调查报告,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会对上海,对生活在上海的人带来什么样的教训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解说: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今天,记者也采访了一些上海市民。
新民周刊主笔 胡展奋:
比如说外滩的人群拥挤问题,事实上每个老上海都知道,每逢重大节庆,不管有没有灯光秀,外滩总是人山人海,他们为什么要撤销交通管制,如果取消了灯光秀,就可以取消了交通管制,这中间缺乏一个因果的逻辑。
解说:
与其说,调查报告是对那场事件的还原,不如说,更是对今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一次有效自检。
胡展奋:
权力还是应该受监督,重大决策更应该事先受到一个评估或者一个审视。你说你取消今年的交通管制,你应该和社会各方面通个气,说不定大家看到你看不出的问题呢?事先也不让媒体知道,媒体想监督也监督无门。结论下来了,社会舆论一哄而上进行批评,很少看到事先的监督和批评,很少看到。
复旦大学教授 葛剑雄:
这些年来我们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搞一些大型的活动,同时在管理上面特别是有关部门的责任性方面并没有跟上去,这是很值得我们应该重视的。
解说:
今后如何吸取教训做出改变?事实上,今天,在调查报告之前,另一场上海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也在召开。除通报调查结果、宣布问责以外,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再次强调,对各种安全责任问题都必须认真查处,要用心和所有精力去保护每个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反思和整改也在进行。
熊新光:
事件调查结果警示我们,领导干部思想麻痹是城市公共安全的最大隐患,安全责任落实不力是城市公共安全的最大威胁。事件调查结果告诫我们,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丝毫侥幸,不能有丝毫疏忽,不能有丝毫懈怠。
解说:
在今天,问责和反思之后,上海市也公布了五条整改的方向,以及具体的措施,包括在全市重要场所设立显示屏,以及公共安全管理盲点写入地方政府规章等等。事件虽然过去了,但是带给人们的思考和警醒还在继续。
主持人:
好,还有更多的问题,我们接下去连线一下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王锡锌教授。王教授,从这份今天出台的这个调查报告我们看,已经把这个责任还有原因都分析得很详细了,那么对未来也有一个整改的意见。那么这件事情是发生在上海,您觉得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于以后、对于更多的城市,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锡锌:
我觉得就这个事件来说,表面上看它是偶然的,但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公共安全今天所面临的一些隐患、一些风险,其实具有普遍性。就上海的未来还有别的地方这个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我觉得它启示和对我们制度建设改进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对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这套机制、这套意识必须要强化,这个在上海的报告中也提出来了。
第二方面,你光有这个意识也不够,必须在这个风险管控的能力上,也就是怎么来应对,怎么来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个能力上,应该说要有一个提升。
第三个可能是更难的,那就是我们这个风险管理的这种体制机制,必须要尽快地跟上。你比如说信息各个部门怎么来分享,还有我们这个有人在现场发现情况以后,是要层层请示,还是他可以有权来进行处置,所有这些应该都是一个体制机制的问题。
主持人:
好。
王锡锌: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是当前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关注的。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王教授。那么我们看在12月31日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里面,36个年轻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给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敲响了警钟。我们现在很多城市应该说从硬件上已经跟世界接轨了,这个硬件都建设得很好。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踩踏事件之后,是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应当仔细检查一下自己软件方面到底还有多少缺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