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陕西延川2月17日电 题:梁家河民众抚今追昔话“第一”
中新社记者 冽玮 田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13日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他到的是曾插队7年的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16日,中新社记者探访了梁家河村。
柏油路顺着延绵不绝的山壑蜿蜒开来,河水已结成冰,一座座窑洞静静地错落在梁家河的半山腰上。与往常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些往来的游客。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到梁家河村成为一名知青,度过7年的青葱岁月。
2月13日,梁家河的乡亲父老在村史馆门前再次见到了习近平,距离上次回乡已有22年之久。“习近平那个时候很年轻,不过想法很多,总是带着大家干事情,给村里干了不少实事”,梁耀春已从白胖小子变成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地处延川县的梁家河村山壑丛生,并不富裕,几十年前,连吃水都是问题。1973年,习近平领着村里人打了梁家河的第一口吃水井,而如今,这口井里的水已可以直接引入村民家中。
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村,刘金莲所生活的窑洞成为习近平的第一个家。“刚到村里的时候他还不太习惯,土炕上跳蚤多,最后腿上起的都是泡”,操着一口浓重陕北口音的刘金莲回忆着当年的情景,“习近平爱看书,当时条件不好,只能坐在炕上用煤油灯照着看,他经常看到12点才睡觉”。
“习近平是1974年元月入党的,特别好学,是个好后生。当时我想让他当大队支部书记,他说他不会,我给他说那有啥不会的,只要团结群众,干实事就没问题。”当年,梁玉明坚持介绍习近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年代,地处大山深处的梁家河村交通不便,生活的必需品都要步行到5公里外的文安驿镇购买。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习近平组织村民建立了村里第一个铁业社,自己制造工具。
距离铁业社不远,是知青的集体窑洞,这是习近平插队的最后一段时间所生活的地方。在他房间的隔壁,有梁家河村的第一个缝衣社和第一个磨房。
而在集体窑洞门外,还有梁家河村第一口沼气池。当年,听闻四川有沼气池试验成功,年纪轻轻的习近平便远赴四川取经,回到梁家河后便建成了这一口陕西省的首个沼气池。
虽然以农为生,那时的梁家河村由于山壑地形的缘故,粮食生产受到了诸多限制。面对这样的情形,习近平又带领村名打坝淤地,建成了梁家河村第一个淤地坝。如今,村口一块写着“知青淤地坝”的石碑悄然记录着70年代初发生在梁家河的种种事迹。
“习近平创造了这么多个第一,所以他就是这个。”梁玉明坐在自家的沙发上,伸出了大拇指。
在插队时期,习近平与吕侯生同吃同住,有着深厚的感情。当日,吕侯生已随儿子进城过年,记者在他所住窑洞内的墙上看到,一幅黑白老照片中习近平端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间,吕侯生、张卫庞等人都在其中。这是在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奔赴清华大学时拍摄的,照片上的日期定格在了1975年10月,那年的习近平22岁。( )
(原标题:梁家河民众抚今追昔:习近平插队时创造多个“第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