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4日报道 外媒称,春运这个词会在许多人的心中引发恐慌:火车极为拥挤,只能坐在厕所的地板上。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2月22日文章说,今年春运期间中国旅客发送量预计为28亿人次,同比大幅增长。不过人们有理由对其必然带来的东西不那么悲观。
这一数字表明,尽管中国快速城镇化,但农村的吸引力依然很强。出行的人中有许多是农民工——进城打工的近3亿流动人口。
但人口流动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王侃说,春运期间,跨省出行不断减少。这是因为,由于某些行业从沿海迁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内陆省份,流动人口常常选择在靠近家乡的地方打工。
王侃说:“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区域中心崛起。”春运高峰集中在最大、最富裕的城市的程度有所降低。
城市中产阶级的壮大让场面变得更加复杂。心里并没有想着回乡团聚的假日游客出行人次在增多。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假定乘昂贵的高铁出行的是此类游客。但王侃说,流动的打工者越来越青睐价格更高的火车的高速和舒适。
他说,这表明流动人口的购买力正在上升。有些人甚至开着新买的车返乡(或许载着付了钱的乘客以抵消部分成本)。
据阿里巴巴公司统计,今年的一个新趋势是,部分家庭通过逆向流动实现假日的团聚。
阿里巴巴说,离开农村的家前往广州等工业中心与儿女共度春节的老人数量“大幅上升”。这意味着,部分流动人口现在已对自己在城里的新家感到足够自豪,已经开始炫耀了。
另据香港《亚洲周刊》2月22日文章称,春运是一部难以结束的史诗,在艰困、惊险与难以预测的回乡之旅中,不断折射出中国的最新变化。
没有变化的事实是,每一年农民工都约占春运总客流的七成——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测,2015年春运期间,在2.6亿农民工中,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将达1.6亿人。
2015年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并未解决,周期发生的春运仍在拒绝结束——然而从更大的层面观测,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迅速发展,也正在从技术层面逐年缓解这场绵延30年的顽疾。
然而从今年的春运来看,高铁还很难 全胜任这一使命。
在广州南站,很难看到一位农民工的身影,熙来攘往处,多是西装革履、时装香衣。而在老迈陈旧的广州火车站外面,农民工则比比皆是。
不过,从2008年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用高新技术解决春运难题的技术流思路,已经体现出一个超大型国家的政府,其治理方式从简单的行政思维朝着现代化与专业化方向的转变。
尽管春运一票难求的事实依然存在,但高铁网络初长成,已经给未来中国铁路运输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春运难题的解决,实质是中国城镇化难题的解决。
解决农民工“春运”难题,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分割结构的难题。
争取市民化、回流与返乡创业、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而这三者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孤立关系,而是往往陷入巨大争议中。
关于城镇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社会学家陆学艺、农业专家党国英主张尽快让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给予他们 全的市民身份与待遇。
学者傅晨则认为,在没有条件 全取消户籍制度背后的城乡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差别时,城镇化策略应该淡化与身份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差别,从而使户籍失去实际意义。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则认为,大规模农民市民化理论上可行,却很可能在实践上导致农民工沦为城市贫民。
2014年中国政府定调,引导人口向中小城镇就地转移,亦即“就近城镇化”。
1月31日下午,重庆市紫建电子有限公司的年轻女工做工从容,并不慌张。
她们基本是本地人,家住乡下,却并不遥远。
这里有许多曾经在广东打工回来的工人,至少对于他们来说,“离散”已经成为过去式,“春运”这部漫长史诗,在这里安静地唱 了最后一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