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科技 图库 滚动新闻
网站图库网站地图

民航华东代表处主席: 这个10年比上个10年更安全

社会 ● Kxnews.Com.Cn ● 2015/03/23 18:03:32 ● 互联网 ● 访问:

  飞行员相对稀缺造成飞行员管理问题突出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万宏蕾/上海报道

  2014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人民法院对我国首例重大飞行事故——造成42人遇难的“伊春空难”案进行公开宣判:机长齐全军犯重大飞行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华东代表处主席盛彪随即发表声明:保留对此判决的不同意见,并通过法律继续维护商业飞行员的合法权利。

  “飞行事故是一个系统安全问题。机长违规操作确实直接导致了伊春空难事故的发生,但是其背后蕴含的组织管理失误则是更为根本、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对于民航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声明说。

  这份声明还认为法院应该“不受社会舆论的左右,也不使本案判决间接成为掩盖行业管理失误、化解民众愤怒的一个工具。一起事故的认定和处理不应是最终找到一位责任人而告终,这是非常可悲的安全文化”。

  就当前飞行安全、民航改革和飞行员管理等问题,《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华东代表处主席、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行部党委书记盛彪。

  不能说越来越不安全了

  《瞭望东方周刊》:类似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这样的机构,公开对法律判决提出异议还非常少见。你如何看飞行员在空难中的角色?

  盛彪:空难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总体来说,人为因素越来越多,纯机械原因越来越少。大多数安全管理部门都相信:通过设计或者干预甚至重罚飞行员,可以将潜在的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因素都控制起来,实现零事故。

  然而,在现在这种既开放又充满变化的操作环境里,绝对控制是无法实现的。随着探测手段越来越高,飞机可靠性越来越好,对飞行员掌控飞机的能力要求也更高。虽然在航空领域已经使用目前最 善的措施来防止出现失败或操作失误,但它们还是会出现。

  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人可以保证人类的行动或是人造的系统,可以绝对避免危险源和操作失误。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要安全风险和操作失误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里,就是可以被接受的。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这一年被称为国际航空史上的灾难之年,作为高级从业人员,你如何看这个情况?

  盛彪:就国际上来说,2014年的确是比较糟糕的一年。因空难死亡人数比2013年上涨了近一倍。但我们不能据此就说飞机越来越不安全了。

  自1903年飞机出现以来,100多年间飞机的安全性一直在大幅度提高,不要简单地把2014年与2013年相比。如果以10年为一个周期比较的话,最近这个10年周期比前一个要好很多,飞行量也增加了很多。

  作为一名飞行了30年的航空公司机长,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公众:无论是以路程、时间比较,还是以每年的伤亡人数比较,飞机仍然是目前出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

  中国最后一次航空事故就是2010年“伊春空难”。4年来我们没有再发生大的航空事故。这个民航安全记录在国际上已经相当好了,与欧美安全水平持平,好于拉美等国家。

  事故都将成为改变航空管理和硬件设施的依据,每次空难也都是航空业MBA的经典案例,航空人会在其中学会很多东西,硬件的可靠性会提高,管理的严密性会加强,看待航空的理念会提升。

  安全了,效率也更低了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取得这种高水平的飞行安全纪录,原因是什么?

  盛彪: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方面,从外部硬件条件来说,中国民航的飞机平均机龄比较低,大大降低了机械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多国家机龄20~30年的飞机还在飞,我国机队平均机龄都在5~10年之间,几乎很难看到超过20年的民航客机;另一方面,中国民航法规要求较高,几乎是不计成本来保安全。所以才有相当不错的安全飞行纪录。

  但这也导致了另一个致命的缺陷:为了不计一切代价保安全飞行纪录,导致全行业低效率。宁可速度慢、效率低,也不想出问题。今天的飞行过程中,机长起着应变决策的核心作用。机长问责制决定了机长执行飞行任务时的心态:飞得稍微慢点没人追究责任,一旦飞机出事,自己就得担责任。

  那么,出于自身发展考虑,或政策强制要求,机长在飞行过程中就会以高安全、低效率的流程工作。比如:遇到雷击风险绕10海里就够了,但是为了“绝对的安全”会绕飞20海里;推飞机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往往不启动发动机,直到飞机推到位才开始启动。国外公司为了节省时间,只要条件允许,都是一边推飞机一边启动发动机,更快 成飞行,提高效率。

  如何扭转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状况,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反思制度设计、行业管理、组织管理的问题。中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有坚定信心。

  飞行员需要有更高的自我要求

  《瞭望东方周刊》:这些年舆论对民航飞行员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流动问题,飞行员和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道理,你怎么看?

  盛彪:目前中国民航有3万多名飞行员,总体上是够的,但局部不均衡,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成熟飞行员极度稀缺。低空空域开放后,通航产业可能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中国飞行员人数将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飞行员相对稀缺造成飞行员管理问题突出。飞行员流动的问题不仅困扰着飞行员群体本身,也影响着航空公司的运行。尤其是民航局对于新成立航空公司中成熟飞行员数量有硬性要求,以及近些年新成立航空公司的急速扩张,更将飞行员短缺问题推向高潮。

  一方面我是飞行员协会领导,站在这个角度上,我十分理解飞行员的离职、流动,飞行员花大代价要离职,原因多是因为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问题。也有少部分因为家乡、夫妻分居、小孩教育、跟领导关系等;另一方面,我又是航空公司的管理人员,自然不希望公司的核心资产就这么流失。

  飞行员应不应该自由流动?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但是,绝大多数飞行员都是通过航空公司招飞、培训。从 全不懂飞行的学员到成为机长,至少需要9年到12年左右的时间。这个价值就不仅仅是航校培训投入的约80万元以及进入航空公司后的培训费用问题,任何公司都会有不愿意放人的心态。

  虽然离职纠纷最终都是用钱来解决,但东家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白白把飞行人才送给竞争对手,造成自己商业竞争上不对等。

  我个人认为:首先,谁投资谁受益的理念不能改变,否则投资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但对服役航空公司多年的飞行员以种种理由限制流动也不妥当。对那些公司投资的飞行员,应该为飞行员设定服务年限,有具体标准。比如我今年50岁,飞了30年,当了26年机长,按说为航空公司作出的贡献应该足够多了,但是一旦离职还得向公司赔钱,这确实不合理。

  《瞭望东方周刊》: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盛彪:我认为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市场上飞行员足够多;二是航空公司不在飞行员航校培训阶段投钱。

  在航空发达国家已经是这样,民航市场化到一定阶段,航空公司在市场上就能招到足够多的飞行员,那么航空公司这时候也不会再愿意耗费时间、金钱成本,自己培养飞行员。根本问题解决后,飞行员签约时也不再需要签订终身劳动合同,而是明确具体的服务时间年限,飞行员市场也会更加规范。但对飞行员来说,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未来的飞行,对于飞行员,尤其是年轻飞行员来说,将是一种全新的挑战。现在,中国各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缺口,有些甚至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但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趋缓,以及飞行员培养机制的逐渐调整,市场上对飞行人才的需求,就会转化为对优秀飞行人才的需求。作为一位现代社会的商业飞行员,应该对自身的思想管理、阅历、资历、作风、技术、语言等综合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

手机扫码阅读一下
上一篇文章
长沙市长沙县发展零碳经济 力争创建零碳县
下一篇文章
上海看守所现写满字内裤 内容与公关和减刑有关
  •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 闹大了!青岛路虎女这次“底裤
  • 9月起这些新规将实施将影响你
  • 国产商用飞机ARJ21开启“环青
  • 国足世预赛名单发布!武磊、阿
  • 启程出发!中国残奥代表团今日
  • 看好未来的潜力与走势 外资加
  • Copyright © 2012-2024 K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