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陈斯) 老年人不仅可以在社区的养老机构享受医疗服务,还可以获得生活和康复辅具产品,恢复或保持部分自理能力。今天上午,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本市今年将探索推出这种“医养工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医养工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对养老服务内涵的充实和提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康复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养老观念。
通过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资源统筹规划、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同时借助工程力学的原理,依靠辅助器具代偿或治疗,恢复部分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便捷的预防、医疗、康复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北京市在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相结合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探索推出养老服务“医养工结合”新模式。重点探索医养对接协作的细化和常态化,探索流动医疗服务车和社区护理站等新模式,探索居家上门医疗服务的新内容,探索使用老年辅具支持老年人恢复或保持部分自理的新路径等。
本市正在全面铺开建设的养老照料中心将提供康复辅助服务,由政府按照一定比例,资助照料中心购买生活和康复辅具产品。目前已知的有帮助失能老人洗澡的“助浴床”,帮助痴呆症老人吃饭的“助手”,恢复颈腰椎功能的“颈托”和“腰围”等。
何为“医养工”?
由医生开具矫形处方,通过工程力学原理制作辅助器具,代替、补偿甚至是恢复老人因病失去的肌体功能。
例如,轮椅代偿老人的行走功能,“腰围”代偿老人的腰部支撑功能,“掌托”可以帮助半身不遂的老人恢复手部功能,“足托”可以让腿脚不灵活的老人避免摔跤,矫形鞋垫可以缓解足部疼痛。
此前,这些辅助器具多用于矫正儿童身体畸形,或者用于因车祸、地震等原因致残的成年人的身体康复,在老年人中鲜有使用。今后,“医养工”的服务模式将走入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