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锋
本报通讯员范京川
重庆市巫山县千丈岩水库是一级饮用水源地,也是附近几个村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然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矿业公司违规倾倒工业废水,造成水库大面积污染,危及重庆三镇居民用水安全。
2014年11月,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将恩施州建始县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恢复原状。据悉,这是全国首例跨省环境公益诉讼案。
今年3月10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就此案涉及的环境和法律问题召开专家咨询会,这也标志着三峡库区环境公益诉讼专家咨询机制正式启动。今日,记者从重庆法院了解到这一公益诉讼详细内容。
跨境污染
专家咨询机制利于厘清案情
2013年12月,重庆市政府将千丈岩水库确立为一级饮用水源地。2014年8月,巫山县环保局发现,庙宇镇千丈岩水库居民用水颜色异常。
经现场排查和检测认定,千丈岩水库水质受到乙基钠黄药、二号起泡剂和大量尾渣的严重污染,而污染源则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巫山县环保局调查发现,磺厂坪矿业公司违规将硫铁矿洗选废浆水直排在未进行任何防渗处理的洼地内,废浆水经洼地底部裂隙渗漏,沿暗河水系进入千丈岩水库,造成污染,危及巫山县庙宇镇、铜鼓镇和红椿土家族乡3个乡镇5万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及环保部高度重视,环保部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督促指导湖北、重庆两地妥善处置。
湖北省委省政府、重庆市委市政府相继作出安排部署,湖北省环保厅、重庆市环保局分别派出工作组,联合开展现场应急应对工作。经过两地共同努力,一周后,千丈岩水库水体及通过隧洞流入水库的地下水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基本达标。
据了解,肇事矿业公司先后取得了建始县发改委选厂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环保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以及项目核准批复等手续,资质齐全。
此污染事件和行政区划涉及两省市,并需要从多方位进行专业性事实认定,导致此案错综复杂。
万州法院新闻发言人张德政对记者说,原告诉讼请求涉及环评、水体、土壤、生态环境恢复等专业事实认定问题。为客观、圆满审结此案,万州法院主持启动了三峡库区环境公益诉讼专家咨询机制。
专家们就肇事公司所通过的环评手续合法性和科学性、生态环境恢复的费用与范围、我国在水污染制度顶层设计、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专业分析,有助于厘清复杂案情,为法院梳理案情、确定污染行为和因果关系提供科学全面的意见。
专家评析
环评报告被指不科学不合法
污染事件发生后,建始县政府委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对该事件作出了环境损害评估报告。
该报告认定,此次事件的污染物为乙基纳黄药,排放量为58.14千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50.94万元。不过,报告未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后果及修复费用作出评估。
参与咨询会的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金生认为,法律明文规定采矿审批权应当在省环保厅,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污染的,应当由共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作出审批。因此,当地政府为肇事公司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无效和非法的。
此外,报告中的水生物损失评估结果不可采用,因为渔业等水生物经济损失应当按照相应技术标准进行评估,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有无积累无法证明。因此,评估程序、评估方法不合法。
据重庆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总队总工程师龚宇介绍,报告回避了地下水等问题,不能反映污染事件存在的长期潜在风险,因此该报告缺乏科学性。
参与咨询会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秦鹏认为,“环评报告违法与否与此案无关联性,即便环评合法,也应当对污染行为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可以发司法建议书,要求相关部门重新进行环评。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张辉告诉记者,此案的审理不应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来审查民事行为是否对生态造成实质性损害,因为二者之间也无直接联系。
环境和法律专家们还对此案选址涉及陆域问题、直接经济损失与政府应急处理费、重庆方面划分保护区是在湖北方面建厂之后以及未按规定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专业意见。
张德政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此案的审理推动法律、法规的 善;复杂案件引入专家咨询机制,更好地落实公正司法,这是本案的最大价值。”
本报重庆4月7日电
(原标题:重庆受理首例跨省环境公益诉讼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