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科技 图库 滚动新闻
网站图库网站地图

明《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不明 副本至今仅余4%

社会 ● Kxnews.Com.Cn ● 2015/04/16 22:04:17 ● 互联网 ● 访问:

明《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不明副本至今仅余4%

  现存的《永乐大典》

  自古以来,中国即有“盛世修书”的传统,如唐朝《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宋朝《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及清朝《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明朝在南京成书的《永乐大典》也是其中之杰作。

  江南时报独家报道的“50部图书候选南京最有影响力传世名著”的消息,被广为转载。今天,江南时报将介绍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超大型工具书——《永乐大典》。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载誉全球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的诞生地就在南京。《永乐大典》有多震撼,看看这组数据,就会让你震撼。

  南京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南京发布称,《永乐大典》引用的历代书籍就有七八千种。随后抄成的正本多至22877卷,分装成11095册,其中仅书前的“凡例”和全书“目录”就多达60卷,据统计总字数约为3.7亿。“试想那么多字,由一个又一个专门的抄写员一字一字地工工整整抄写出来,规制格式又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

  据《进永乐大典表》记载,成书总字数约3.7亿字,一度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南京发布介绍,《永乐大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单个字分列在韵目之下,每个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备录篆、隶、草字体,然后分类汇编同这个字有关的天文、地理、认识、名物资料,以及历史上发生过的奇闻异事和有关的诗文词曲。这部书大约采择保存了古代典籍七八千种之多,所征引的资料,采取原文抄录的办法,往往整段、整篇甚至整部书照抄下来。清代以来的学者从这部“大典”中分析出来的在当时已经失传的图书,就达到了590种(附录4种),其中有338种被收入清代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之中,从而为保存中国文献遗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修书动机 真是继承朱元璋的遗志吗?

  自古以来,中国即有“盛世修书”的传统。早在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即欲修纂类书,“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付诸实施。而明成祖朱棣继承其遗志, 成了这个旷世盛举。因为这部可谓空前绝后的超级文化典籍,国人无不称赞明成祖朱棣所干出的一代伟业,但很少有人解释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南京明史专家马渭源揭秘说,当年,为争夺皇位,燕王朱棣闯入南京并大开杀戒,魔鬼般地残害建文朝文臣学士。然而,在逐渐稳定统治局面之后,这位不请自来的大明新皇帝,就做了一件大好事——下令编撰一部超级文化典籍,即后来正式定名的《永乐大典》。

  马渭源认为,朱棣主创编撰《永乐大典》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消除自己在进入南京城后所犯罪恶的坏影响,主动向天下读书人示好。朱棣这样大张旗鼓地编撰文化大典,潜台词是告诉天下文人:你们的正宗合法皇帝朱允炆也没什么了不得的,他实行文治,我会比他干得更好。加上恢复科举考试,的确起到了收拢天下士人之心的目的。

  第二,收罗天下英才与遗贤,用其所长,防止他们无事生非甚至站到敌对政治势力一边。“秦始皇的笨做法是‘焚书坑儒’,结果让历代文人骂了千余年。有鉴于此,最好的办法是给文人学士找些事干干,还要用其专长,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新皇帝是知己,乐为所用,其精力消磨在文化研究上,皇帝的统治基础不就稳固了!” 马渭源说。

  千古之谜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不明

  由于规模太大,《永乐大典》编定以后从来没有刊刻过,所以它也是世界上部头最大的手抄本。

  南京明史专家马渭源介绍, 《永乐大典》编成后,就皇帝手中一部正本,本来明成祖朱棣想将之付印,但因此书实在太大了,一下子难以做到,就暂时放在了南京明皇宫的文渊阁。北京明皇宫建成后,朱棣曾经派人将南京文渊阁所贮藏的古今一切书籍包括《永乐大典》在内各取一部,装载了10艘大船,运往北京。《永乐大典》原稿本则留在了南京文渊阁。可惜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南京明皇宫内发生火灾,南京文渊阁所藏之书,全部被烧为灰烬,这样在世上就只剩下北京的《永乐大典》孤本。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明皇宫突发大火,对《永乐大典》“殊爱之”的嘉靖帝“命左右趣登文楼出之,夜中传谕三四次,遂得不毁。”

  大火之后,嘉靖帝萌发了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永乐大典》的“复制”工作开始,总负责人为徐阶、高拱等,据说当时是边校理边缮写,分工明确,大约抄了5年,直到嘉靖帝离世、隆庆登基后才大功告成。

  正本据说是被放回了文渊阁,但实际上从此就下落不明,有人认为它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但也有人认为它被嘉靖帝“带到”了他的陵墓——定陵里去欣赏了。无独有偶,已故山东大学教授王仲荦曾提出一种新看法,即认为《永乐大典》正本有可能藏于北京皇史宬夹墙之内。由于定陵不可能挖掘考古,因此这也成为了“考古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弥足珍贵 副本四百余年来只剩下4%

  正本姑且不说,《永乐大典》的副本倒被放在了明皇宫内当时新建好的皇家档案库(专门用于收藏皇家典籍)——皇史宬。迟至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徐乾学、高士奇等官员推开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大门时,意外发现《永乐大典》副本仍静静地躺在那里,这也是后者自明末后首次正式重现于世,但此时副本已比正本缺了一千余册。

  至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时,据清查,《永乐大典》副本已不足5000册,其他均不翼而飞。清末缪荃孙的记载,当时翰林院官员入院时随身携带一件棉袍,打成包袱模样背在肩上;下班时把棉袍穿在身上,包一册《永乐大典》出来而看守人员毫无觉察。据说,光“清流”文廷式一人即盗走百余册。

  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平时,这部书在动乱中被劫被毁及其严重。至光绪年间,就只剩下64册了。

  目前,《永乐大典》副本在世界各地尚存800余卷、400册左右(不到原书的4%)。现存各册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222册、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62册、美国国会图书馆40册、日本东洋文库34册、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12册、英国博物馆10册,其他均零散于各地或私人。经多年努力,中华书局已影印出版了其中的797卷(占现存总数的99%),供有兴趣的学者进行研究。

  前几年,南京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名为“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的特别展览,在近200部“国宝”级馆藏珍本中,最令观众好奇的却是一份首次展出的《永乐大典》残页抄本。具体说,这份抄本只有一页,而且高度还残缺了十多厘米,但作为煌煌巨作中独一无二的一份子,这份历经450年历史并已微微发黄的残页却贵为国宝,弥足珍贵。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份残页“估计是原国民政府中央图书馆在撤离南京时,不慎从准备带去台湾的《永乐大典》古籍中丢落的。”

(原标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不明 副本400余年只剩下4%)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

手机扫码阅读一下
上一篇文章
国家发改委明确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三角”
下一篇文章
官员将卖官当生意 辩称收钱提拔的干部都有能力
  •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 闹大了!青岛路虎女这次“底裤
  • 9月起这些新规将实施将影响你
  • 国产商用飞机ARJ21开启“环青
  • 国足世预赛名单发布!武磊、阿
  • 启程出发!中国残奥代表团今日
  • 看好未来的潜力与走势 外资加
  • Copyright © 2012-2024 K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