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名医生珠江新城建私人工作室
是“另类”多点执业?是为有钱人服务?
南都讯 世界那么大,医生也在“拎包创业”。昨日,广州珠江新城内,三家私人医生工作室宣告成立,三名公立医院的医生,带头试水,与一家民营体检机构签约,实现“另类”多点执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林锋在 上表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大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私人医生工作室有5人团队
可能从下周开始,林锋每周就要抽半天时间,在“林锋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接诊了。
林锋目前供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他每周要在医院坐诊、手术,还要承担教学任务。林锋称,工作室的理念最早是来自于廖新波( )。早在8年前,廖新波在参加2007年毕业25周年同学聚会上,就有意号召同学们找一座烂尾楼,注册一个“医疗中心”,以商铺的形式分割给各个“医生工作室”。因为时机不成熟,一直没有办成。
这次的工作室是挂靠在一家大型民营健康体检中心下。不同的是,他和这家公司并非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我们是以独立的身份落户在那里,大家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目前,林锋已经组建了来自中山六院的5人工作团队,工作室可以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体检建议,病人体检过后,也能在工作室进行具体诊疗等咨询。一旦需要手术,就直接将病人引流至中山六院。
“要分心出去,医生所供职的医院会有微词,但如果能为第一执业点的医院也带来病人,我觉得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林锋说。
工作室将打造医生个人品牌
其实林锋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同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客户服务中心主任谢汝石昨晚也和这家民营医疗机构签约,成立工作室。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医生张子谦亦是如此。“诊疗还是以咨询为主,目前还不会涉及太多的治疗。”张子谦称。
在 简介上表明将“致力于推动私人医生工作室成立”的谢汝石称,“医生可拎包创业”。林锋则在 调侃,“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大路”。多名同行也表示,这种方式可以体现医生价值,还医生尊严。
“目前医生没有自己的品牌,患者‘认庙不认人’。”林锋认为,现在病人都挤在大医院,但他们寻找医生时,并不知悉医生的情况。不少相对高消费的患者期待个性化治疗。而工作室是医生的个人品牌,“是我的商标,我的团队。”林锋认为,工作室的模式能让医生体现价值,病人获得资源,后续还会有更多医生加入工作室的行列。
据悉,从林锋和谢汝石发布的 图片显示,工作室宽敞舒适、装潢精美。但诊金定价多少?医生未肯透露。
开工作室会否忽略公益性
关于究竟什么是“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近日撰文称,它不同于医联体和医院之间的合作,它是具有思维独立、诊疗独特的医生或他的团队独立于单位之外建立的工作室,可以是诊疗间,也可以是咨询间。工作室一般没有注册资金,依附在一些机构之中或独居一地,不存在资金和成本的困扰,仅仅是个人医术的表达。
廖新波说,“医生工作室”有艺术创作之意、工匠之意,也有专门为特需人群服务之意。这里所说的“特需”是指为特别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特指有钱人,是相对一般诊疗而言。“它可以是营利性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的,但均取决于组建医生的价值取向。”
在创办之时,工作室也遭遇到了质疑的声音,有人称医生开工作室纯粹是为了利益,忽视了公益性。对此,林锋认为,医疗资源应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多元化的医疗生态,它也是市场配置的结果,并不强加给任何人。廖新波也称,公益性在哪一国都不能脱离医生的劳动价值去谈,“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是政府买来给民众的,但医生提供的服务仍是多样化的。”
医生“创业”了,院方怎么看
据悉,林锋所在医院院方对工作室持鼓励态度。不过,也有医院明确表示“不鼓励”。
“我首先不会去鼓励,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不会明显地反对。”广州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称,如果医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来多点执业,不影响原单位的工作,医院会考虑整体利益,“不一定鼓励,但起码不会限制。”但如果医院参与工作室的人员太多、时间长,影响到医院的切实利益,“医院还是会有所坚持的。”他认为,在初期对医生开设工作室进行探索,并无问题,“但政府一定要考虑到根本问题是体制对医务人员的束缚、医院的经营方式的缺陷。如果不解决,工作室也只会是有限的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阳广霞 实习生 郑兴 通讯员 简文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