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6日电(记者余里 周相吉) 记者6日从四川省林业厅获悉,2009年易地放归的大熊猫“泸欣”已经 全适应放归地环境,融入当地大熊猫种群,参与交配繁殖,并成功产仔育幼,这标志着以易地放归方式促进大熊猫小种群复壮的探索取得成功。
近日,位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科研人员和监测队员通过分子遗传研究监测,结合6年多的行为数据和红外线自动触发相机照片分析,证实大熊猫“泸欣”已经成功产仔育幼。这证明以易地放归方式增加大熊猫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取得新进展。
2009年,为减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面临的遗传衰退威胁,同时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积累经验,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野外救护大熊猫易地放归以及孤立小种群复壮研究,并于2009年4月29日,将从邛崃山山系甘孜州泸定县兴隆乡救助的大熊猫“泸欣”在小相岭山系的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易地放归自然。
“泸欣”放归后,大熊猫野化科研和监测人员通过项圈无线电跟踪、GPS定位、活动痕迹定位、采食量调查、红外相机监测、粪便DNA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泸欣”在野外的日均移动距离、活动范围、活动节律、觅食选择、栖息地选择等情况,分析其融入当地种群情况。
2014年3月和5月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中有6张照片和2段视频显示放归大熊猫“泸欣”带崽活动,“泸欣”和大熊猫幼崽身体状况良好,发育正常。为进一步确认大熊猫幼崽与“泸欣”的亲缘关系,研究人员和监测队员在放归区域开展了为期1年多的DNA样本收集和遗传分析工作,最终确定照片中幼崽大熊猫为“泸欣”与当地野生大熊猫LZP54(研究编号)的后代,其性别为雄性,出生时间在2012年8月左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