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科技 图库 滚动新闻
网站图库网站地图

空谷涛声——记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调研员范涛

社会 ● Kxnews.Com.Cn ● 2017/02/20 18:02:10 ● 互联网 ● 访问:

原标题:空谷涛声

本报记者 李学梅

2016年8月26日晚8时30分,人民医院手术室。

无影灯下,45岁的范涛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心电图刚刚变成一条直线。

四位医生向他深深鞠躬,然后轻轻执起手术刀,小心地取出他的两个眼角膜、双肾和肝脏,放进器官保存箱。他的器官信息也被同时上传到全国器官移植平台。

一个多小时后,他的遗体被送到北大医学部,成为一名引领医学生走进人体科学之门、感受救死扶伤深刻内涵的“大体老师”。

捐献器官,捐献遗体——范涛的生命,用这种极致的方式,再度绽放。

范涛是2009年突然查出患有脑胶质瘤的,那一年,他38岁。此前,他的生活可以说一直顺风顺水。

他曾做过15年的北京日报记者,那是一段很拼的岁月。他先后报道过交通新闻,采写过内参,编辑过“青春之旅”版面,后被报社选调入由精兵强将组成的特别报道部做深度报道。2004年京民大厦发生火灾,报道任务艰巨,下午四五点才开始采访,晚上十点左右就要交出五千多字的稿件,信息和细节还绝不能有误。范涛说:“我上!”深夜交稿后,还没顾上吃晚饭的范涛累得倒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

他曾是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忙碌的“范处”。2006年后,作为网络新闻处副处长,他呵护扶植过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但在需要管理时又坚持不徇私情。一位此前经常和他在工作上打交道的网站负责人回忆:“即使讲那些最原则的话,范涛也是那么真诚,没有一丝官腔,无论自己顶着多大的压力,他总是将心比心地忠告和指导我们。”

他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他烧得一手好菜,妻子事业有成,女儿学习成绩优异,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经常利用假期旅行。

或许是天妒英才。疾病来得那样突然,让范涛猝不及防。

医生告诉他,即使手术顺利,他也就剩下半年左右的时间了。那一刻,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他开着车,开了很久,来到一个山顶,他问苍天:为什么要给我这样的命运!他说我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我还想看到女儿上中学、考大学……在山顶上,他切断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想了整整一夜。最后,他告诉自己:既然命运这样的安排,我接受。但是,我不接受我的生命就这样结束,就这样终结!

只有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更懂得生命和健康的意义。范涛没有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开始了与病魔的顽强抗争。开颅手术、放化疗,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工作;4年后肿瘤复发,再次化疗……20余次住院,22个化疗疗程,6个基因治疗疗程,12个靶向治疗疗程,9次穿刺和介入手术。但是,即使亚洲最好的神经外科医生,也没能阻止恶性肿瘤在他的大脑中野蛮生长——他的肢体渐渐不再听从神经的支配,出入不得不依赖轮椅;他的视神经受到肿瘤的压迫,视野受限,看书时字迹会变得飘忽不定。

他对来看望他的亲朋好友说:“我生命的条形码即将消失,现在是倒计时……是真的,我能感觉到。”

范涛悄悄地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他想起自己刚入行时,曾经在医院的太平间蹲点,采写过四篇关于器官移植的内参。他很清楚,在我国有很多病人急需通过移植健康的心脏、肾脏、肝脏获得新生,有很多失明的病人需要移植眼角膜告别黑暗。但我国的器官移植开展得晚,脑死亡的观念又不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不少患者的生命在焦灼的等待中凋零。

捐献器官,捐献遗体——当范涛做出这一追随心灵的选择时,他的内心一片纯净澄明。他谢绝了一家基金会为他筹到的用于后续治疗及长期护理的款项,开始接受姑息治疗。

2014年2月26日,在家人的陪伴见证下,他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遗体捐献知情同意书及申请表。在自愿捐献器官那一栏里,他写下了“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眼角膜、骨及一切可供移植的器官”。

工作人员说这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有意识做生前预嘱,并且在疾病晚期进行姑息治疗的病人。那一天,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轻松,他告诉朋友们:“签了,全捐了,没遗憾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百天,他住进了康助护养院。每天,他会努力给医护人员一个灿烂的笑容,给病友一个坚强的手势,偶尔说起自己日渐恶化的病情,也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没有眼泪,没有叹息。精神好些的时候,他会约上病友和医生护士一起到多功能厅唱唱卡拉OK,必点的是那首《把悲伤留给自己》。

只有他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知道,夜深人静的时候,癌痛是怎样折磨着范涛,那种百蚁蚀骨般的疼痛常常令他蜷曲在病床上,几近晕厥。止疼药已经不管用,唯有打吗啡。

他原本不希望秋天走的,他想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离开,但他最终没能等到。

范涛去世后的第二天,他的肝脏和双肾就已经在三位患者的体内开始工作了。不久后,他的两个眼角膜让两位患者重新看到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已圆满,离不牵绊。人去谷空,涛声依旧。

虽无墓碑与墓地,但相信那座无字丰碑,会与他得以延续的生命和爱同在。

记者手记

最厚重的生命礼物

讲述范涛的故事,对于一个他的前同事加老同学来说,是非常残忍的。但是我仍然含泪坚持将它讲完,因为这故事虽伤感,却温暖。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范涛用这样的方式让生命继续燃烧,令人肃然起敬。

每一个器官捐献者的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更有悲剧之后生命的无私与超越。死神的降临,并没有让生命枯萎和消逝,恰恰相反,死亡成了生命升华的推力,穿过死亡之门,用器官在人类个体中的接力,传递逝者的无私大爱和对生的眷恋,这是一份何其厚重的生命礼物!

即便没有墓地与墓碑,我们对范涛的思念,也因着这份超越生死的大爱,不会无处安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

手机扫码阅读一下
上一篇文章
日媒: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或延期
下一篇文章
日本:驻韩领馆门前“慰安妇”少女像不撤 大使就不回
  •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 闹大了!青岛路虎女这次“底裤
  • 9月起这些新规将实施将影响你
  • 国产商用飞机ARJ21开启“环青
  • 国足世预赛名单发布!武磊、阿
  • 启程出发!中国残奥代表团今日
  • 看好未来的潜力与走势 外资加
  • Copyright © 2012-2024 K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