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领经济新常态奋力迈向中高端
——全省市厅级党员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学员畅谈学习体会(二)
湖南日报记者孙敏坚周帙恒
“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要高质量、可持续、更全面的发展”“要让创新、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驱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展愿景加快实现”“深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责任田’,推动经济从‘更多’向‘更好’迈进”……
在全省市厅级党员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学员们围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专题,谈认识、议重点、献良策。
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
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讨论中,学员们认为,只有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才能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后必然出现的一个新的、常态化的调整变化过程。”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邓立佳说,通过这轮调整,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因此不能将新常态简单地理解为发展速度放慢,而要将速度与质量、效益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在湘潭市市长谈文胜看来,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摆脱旧模式的窠臼和旧路径的依赖。“在过去长时间高速增长中,我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但进入新常态后,原有的思维方式就不那么灵验了。”他说,部分干部因此出现了“换挡焦虑症”:有的虽然嘴上不提了,但打心眼里还是觉得GDP最靠谱,看到数字往下滑,内心就是不踏实;有的虽然道理都明白,却还是期待“放大招”刺激一下;还有的虽然将数字看得淡了,但对以后怎么干心里没谱,索性消极懈怠。领导干部只有带头学好优化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必修课”,才能抢占发展先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战略部署。省政协秘书长卿渐伟认为,这是我们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湖南更好发展的思路所在、希望所在。只要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扎实苦干,保持战略定力,湖南就一定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未来。
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发展,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适应新常态,必须确立新理念。学员们表示,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湖南发展实践中,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让创新的万丈光芒照亮湖南前进之路,让开放的洪荒之力托举湖南崛起之梦。
“从湖南的现状来看,创新、开放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两块短板。”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山坦言,创新方面,目前全省从事传统制造业、生产服务业的非公经济主体占到80%以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低;开放方面,湖南的外贸依存度长期在6%-7%之间徘徊,利用外资的水平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真正把新常态下的发展趋势与湖南的发展需求对接了起来,是湖南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总体遵循。他建议,要把创新重点放在高速成长的信息技术领域,聚焦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要用好“一区一港四口岸”等开放平台,分地区、分产业地提高对外投资的实效性。
创新是湖南发展的最大希望,其核心是科技创新。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童旭东认为,要坚持“去旧”与“布新”并行,“发展”与“转型”并重,通过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特中生强,突破颠覆性技术,加快培育形成新产品、新产业、新市场、新业态,促进新动能加速成长;努力提升中高端科技供给,以先进创新成果改造提升经济供给体系,带动全省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新引擎”。他还指出,创新不是高不可攀的口号,也不是华丽绚烂的辞藻,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每个单位、每个地方都能创新。要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全面创新。
“靠制度、靠环境、靠服务吸引外资才是长久之计。”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说,近年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逐步显现,重大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体系和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朋友圈”不断扩大,为我省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在挖掘政策空间和潜力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放管服”,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形成开放的“制度高地”。尤其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开放理念,破除守旧藩篱,不断培养包容的胸怀,养成开放的胸襟,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稳中求进,在把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员们围绕自身工作,对稳中求进的内涵和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如何用好这一方法论,益阳市委书记瞿海表示,要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要求,稳扎稳打,“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遵循规律,在把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他说,益阳要全力“兴产业、提品质、强基础、优环境”,努力推动产业实力新跃升、城镇品质新提升、创新活力新迸发、改革开放新突破和民生民利新改善。
“首先还是稳增长。”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做到稳中求进,省国资委主任丛培模表示,要以推进监管企业不断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为重点,大力推进减债降本,引导企业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同时大力推进强体增效,加大企业资产的调整或重组力度。另外,要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骨干引领作用,推进创新引领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要坚持有稳有进,文化要稳中快进。”省文化厅副厅长禹新荣说,文化创意产业完全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权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增长,更需要五大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文化等社会事业正是需要加快发展的短板。”禹新荣表示,我省文化产业增长幅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千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完全可以为经济增长做更大的贡献。
精准发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适应新常态,必须明确工作主线,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我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如何抓好改革,全省各地既有共同任务,也有根据自身实际的精准发力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要有系统的解决措施。”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秦国文说,要让改革举措更灵,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一些地方政府这只手伸得过长、用得过僵,有的把PPP搞成BT模式,有的还在为僵尸企业输血。”他还提出,传统产能不能一去了之,新动能也不是一抓就行,必须“两轮驱动”。同时,还要以制度为支撑,在解决短板和制约时,抓住制度供给这个根本。
当前,株洲正在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在这一去产能过程中,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表示,一方面要坚持“引导”与“倒逼”双管齐下,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运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手段“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注重“转移”与“转型”统筹兼顾,坚持不懈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仅要从总量上‘去’,更要解决结构性问题,在‘去’中‘优’。”阳卫国说,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培育新动能,让新动能早日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新“四梁八柱”。
对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省政府金融办主任石建辉表示“都与金融息息相关”。“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兼并重组来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也可以提升金融资源投放的精准性来推动有效投资补足短板……”他认为,在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文章中,今年我省将突出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着眼推进省内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发展,探索提供产业链、供应链和区块链金融等多形式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中高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推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涉农、科技领域的贷款投放力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