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慰安妇”受害者去世 中国大陆在世者仅剩16人
昨天是“3·8国际妇女节”,88岁的海南儋州“慰安妇”符美菊老人于上午11点左右在家与世长辞。
符美菊的孙子王财强告诉红星新闻:“今天(3月9日)早上,奶奶已经下葬了,是我亲自送她走的。”为了安葬奶奶,王财强还向人借了几千块钱。
有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之称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告诉红星新闻:至此,中国大陆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受害者仅剩16人。
符美菊,摄于2014年
符美菊没有留下遗言
孙子借了几千块钱安葬奶奶
符美菊是海南省儋州市大成镇南迁村人,生于1929年,16岁时被日本兵抓去修公路,之后又被抓到慰安所20余日,身心遭受巨大摧残。当时,她的父亲向邻里乡亲借了几十块大洋送给慰安所才将其赎回,回到家后开始发高烧生病,一个多月后才慢慢好起来。
符美菊逃离魔窟后于22岁成亲,共生养六个子女,她的丈夫于20多年前去世。六个子女中,除了一个嫁到外地的女儿,其他人都先后过世,晚年的符美菊一直和孙子王财强相依为命——王财强成年之前都由她抚养。
王财强告诉红星新闻:“奶奶身体一直不好。今年过年以后,反反复复感冒。奶奶去世完全没有什么征兆,就是前一两天突然吃不下饭,然后一下子就走了,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符美菊,摄于2014年
今天一大早,符美菊老人入土为安,葬礼非常简单。
王财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郭导,奶奶的安葬花费了近万元,除了我自己攒下的2000元,还跟人借了4、5千块钱。”他口中的“郭导”就是“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三十二》的导演郭柯。
符美菊是村里的“五保户”,每个月有一百多块钱,由于要照顾符美菊,王财强没有办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务农和做点零工,但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这个家。
王财强告诉红星新闻:“没有办法,我一个人要养小孩、老婆,还要照顾奶奶,的确挺困难的。”符美菊老人去世后,闻讯赶来的好心人也给了王财强一些资助。
因早年受日军摧残,符美菊晚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在王财强的关心帮助下,符美菊仅能在简易的坐便器上大小便、翻身、吃饭。王财强有时候也把她推到客厅看看电视,但符美菊听不懂普通话。
2016年12月10日,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慰安妇”主题雕塑。雕塑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以二战时随军记者拍摄的中国战场上怀孕的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照片为创作原型。雕塑由三位“慰安妇”组成,其中身怀六甲的“慰安妇”为主要人物,她身形虚弱,一手护住腹中胎儿,一手搭在另一妇女背上,显得无力、无助与无望。 图据东方IC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
“目前中国大陆仅剩16人”
有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之称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今日(3月9日)下午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第一时间知道了此事,已经发布讣告了。”在得到这个噩耗时,苏教授很心痛。他说:“到了这个年纪,老人们一个接着一个走了。从去年到今年已经走了好几个了,到目前为止只剩下16人了,分布在山西、湖北、湖南、浙江、广西和海南。”
苏智良教授去过符美菊的村子几次,最后一次见她是2014年。
符美菊,摄于2014年
他告诉红星新闻: “符美菊那个村庄有三个老人(“慰安妇”受害者),晚年的她们一直心情很开朗,经常一起活动。我们每次去,都把她们三个人叫到一起吃饭、聊天。她的孙子对她挺好的,很孝顺。”苏教授还透露:一个星期以前,他们还接到王财强打来的电话,说“奶奶身体不好”,“我们还想准备点钱给他寄过去,还没有寄,老人就走了。我们也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对这些老人进行照顾。”
苏智良教授告诉红星新闻:“我们从2000年开始已经照顾了第18年了,我所在的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出面援助,钱不多,每年每人五千元。今年1月,我们刚刚把今年的生活费送到每个老人的家里,包括符美菊。资金都来自于好心人的援助,曾经也在腾讯发起过捐助。考虑到我们不是一个基金会,所以现在也不再做这样的事(发起捐助)。有好心人援助当然最好,没有的话就我们自己来,一共也没有多少人。这些老人平均年龄都超过90岁了,应该好好地善待她们。”
另外,在谈到亚洲别国对“慰安妇”受害者的保护时,苏教授说:“别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共同来援助,每个受害者平均一个月可以得到人民币5000元以上的生活费。这个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持续到现在了。”
在谈到这些老人如何看待这段历史时,苏教授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各种表达都有。有的人对战争的受害刻骨铭心,要求一定要追讨血债,否则死不瞑目。符美菊她们一直希望日本政府能对这段历史有个说法。”
2016年5月28日,江苏南京,中国境内最后的“慰安妇”摄影展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展览展出25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老人的肖像作品及生活组照200余幅。
健在的受害者李美金
长子:母亲身体还可以,感谢关爱
“慰安妇”受害者李美金同样是海南省儋州市澄迈县中兴镇人。
李美金,摄于2014年
红星新闻今天(3月9日)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她的长子张太深。张太深告诉红星新闻:“虽然也有一些老年病,耳朵背了、眼睛花了、吃饭也吃不了多少了,但目前母亲的身体看起来还可以,拄着拐杖还是能够走一点路。”
张太深告诉红星新闻:“这些年一直都有各种好心人来看望母亲,每次来都带了很多东西和一些钱。”对此,张太深表示深深地感谢。另据他透露,今年1月,当地妇联也派人到家里来看望了李美金老人,还带来了300元慰问金。
张太深透露,他的母亲李美金在17岁时被日军抓去修机场。与同村的符美菊、王志凤一样,也未能逃脱魔爪,成了“慰安妇”。劳累和性侵的伤害持续近一年后,李美金终于等来机会,趁着运送一名死亡劳工尸体回家的混乱,她挤入人群逃离了据点,这才踏上了回家之路。
影像记录
中国“慰安妇”受害者
不应被历史遗忘
2014年,我们曾经赴海南和山西采访过几位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其中就包括刚刚去世的符美菊老人,记录下了她们珍贵的影像资料。
她们和她们的经历,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2014年3月10日海南,符美菊,85岁(拍摄时)。
居住在澄迈县中兴镇,被抓到大成镇附近的慰安所充当慰安妇。
2014年3月10日海南,李美金,90岁(拍摄时)。
居住在澄迈县中兴镇。日本兵进村烧村时被抓,迫为慰安妇。
2014年3月10日海南,王志凤,90岁(拍摄时)。
居住在澄迈县中兴镇。被日本兵抓去充当慰安妇并挖战壕。
2014年3月10日海南,幸存的慰安妇林爱兰,93岁(拍摄时)。
居住在临高县南宝镇敬老院。被日本人抓去,又被汉奸诱骗“嫁给”日本人做老婆。
2014年3月11日海南,黄有良,黎族,90岁(拍摄时)。
居住在陵水县田仔乡母爸村委会乙堆村。1942年被送到藤桥日军军营充当慰安妇。
2014年3月11日海南,幸存的慰安妇陈亚扁,黎族,87岁(拍摄时)。
居住在陵水县本号镇卫生院后敬老院。被抓到三亚市的一所慰安所。
2014年3月11日海南,幸存的海南慰安妇之一陈林村,约88岁(拍摄时)。
居住在万宁市大茂镇进坑村9队。没有更多相关信息。
2014年3月12日海南,幸存的慰安妇邓玉民,苗族,89岁(拍摄时)。
居住在保亭响水镇什齐村。和全村60多个人一起被抓去做劳工,期间被多次奸污。
2014年4月18日,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西烟西村,张先兔老人。
当时,山西省提起诉讼的20位盂县慰安妇幸存者中只剩下89岁(拍摄时)的张先兔一人在世。
2014年4月18日,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东村,慰安妇幸存者曹黑毛老人。
93岁(拍摄时)的曹黑毛老人曾被日本人糟蹋至两度怀孕,后失去生育能力。有过一位养子,已经去世,一位养女仍在照顾她的生活。
延伸阅读
上海慰安所旧址
“海乃家”拆除被叫停
“海乃家”外部
去年年初,上海一幢建筑的命运曾在网上掀起波澜。
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被紧急叫停的,是一座叫做“海乃家”的上海原日军慰安所旧址。
当时著名作家陈丹燕、上师大教授苏智良同时发出呼吁,对“海乃家”这种能够完整保留证据链、建筑本身也颇具特色的老房子,能否手下留情?上海市虹口区政府获悉此事后,第一时间通知暂停拆除。
当时,上海著名作家陈丹燕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照片,呼吁能够保留“海乃家”。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扛着摄像机从南京赶来,做最后的记录。
“海乃家”内部
苏智良当时告诉媒体,“海乃家”是1939年正式开业的,里面有浴室、仓库、厨房、大厅等,当时慰安所里不仅有中国妇女,也有朝鲜和日本妇女,其中中国“慰安妇”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俘掠的平民,约有20人。“海乃家”的经营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据苏智良介绍,上世纪90年代时,他在日本购得一本关于“海乃家”回忆的书籍,作者是日本人,中国名字叫华公平,是当年“海乃家”经营者的儿子。1944年到1945年,他在沪协助其父经营“海乃家”,目睹慰安妇种种惨状,事后备受良心谴责,于是在1991年重返上海。“海乃家”的房间,与上世纪四十年代几乎没有变化,回到日本后,华公平写成了《从军慰安所“海乃家”的故事》,并向新闻界公开了他所知道的慰安所内幕和罪行。作为非常翔实的史料,苏智良提交给世界记忆工程的24张照片中的6张,出自《从军慰安所“海乃家”的故事》。文图据《新闻晨报》
红星新闻记者| 罗天
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组图摄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