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专业学生陪护老人供图/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原标题:北京养老人才今年毕业不足200人
北京全市接受过职业教育且拿到文凭的养老人才,一年才不到200人。一方面是养老市场的繁荣发展以及巨大的人才需求量,另一方面是人才的紧俏,当前高职院校养老人才的输出可谓杯水车薪。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薪金偏低、工作强度大是养老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学校招生时没人报每年招不满
今年本市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工作今天正式开始,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这28所高职院校当中,开设老年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只有三所,分别是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共计划招收76人。根据业内人士测算,本市一年毕业的养老人才不足200人。
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该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专业今年计划招收60人。校招生办主任李伊涵告诉北青报记者,从往年经验来看,该专业每年都招不满人,而且有的学生就算被招过来了,也是被动调剂的。而在就业端,毕业生就业时岗位需求又特别大,处于严重倒挂的状态。
截至目前,北京市的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350多万,到2020年将突破400万。而全市养老服务队伍基本以40后、50后的农村中老年妇女为主,存在“三低三高”问题,即从业人员待遇低工作强度高、学历低年龄高、地位低流动率高。
据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李继延介绍,该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主要以培养养老机构的管理层人员为主,学生入校后学习的基本课程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营养调配、心理咨询、活动策划等,相较于普通的40后、50后的护工队伍,有着更强的专业背景。而据李继延计算,全市接受过学历教育的养老服务人才,每年毕业不到200人。
养老机构招人难老总堵门要学生
“学校经常遭遇‘掠夺式要人’,好多大机构的老总直接来学校堵门要学生,有的说给两个班的人,可我这一年总共才毕业60个人,连一个养老院的人才需求都满足不了。”李继延无奈地说。
随着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养老可以说是一个朝阳产业。蛋糕越来越大的同时,各路资本都想在养老市场分一杯羹。据官方统计,截至2016年底,北京全市的养老机构就有587家之多。
寸草春晖养老院创始人王小龙也正在为招人的事情而伤透脑筋。该养老院每年都向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订单班要六七名学生。随着机构扩大,今年他希望能在该学院招10名学生,但相对于一年50人左右的需求量来说,还远不能满足。因此,寸草春晖养老院跟3所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以求才。但这些只是养老院的管理层人才,基层护工的需求则更大了。“现在我们共有5个机构,光护理员就缺一百人左右,只能拼命想办法去招人。”
一方面是招人难,另一方面却又存在较高的人才流失率。虽然大部分养老专业毕业生都以成为机构管理层人员为职业发展目标,但刚入行时也都要从老人的日常照护等一线工作做起,很多年轻人没能长期坚持。王小龙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养老专业毕业的学生干了一段时间就转行了,虽然我们机构招的学生都进入管理层,但也存在一定的流失率。”
探因
薪资水平低年薪只有四五万
从入行意愿来看,工作辛苦、薪资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王小龙对北青报记者表示,政府应该有一定的机制去解决养老人才的后顾之忧。他透露,目前普通的学生刚毕业时的年薪大概四五万,随着入行时间的增加会有所增长,“但年轻人普遍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他们要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但职业上升通道、薪酬体系等不完善,很难在业内站稳脚跟,因此流失率居高不下。”
人才培养难一年学费6000元
李继延认为,养老人才的缺乏与大环境不无关系。从学校招生层面来说,在生源问题上,资源的错配是导致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普通高等院校扩招的趋势,对职业教育的挤压十分明显。近年来普高扩招学生,但二本、三本的毕业生又面临就业难,而高职院校又招不到学生,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又十分火爆,但我们没有指标。”他认为,这一局面是教育端供给侧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
养老人才培养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李继延给北青报记者举了个例子,每个学生一年的学费是6000元,而学生中90%左右来自远郊的农村家庭,这6000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他呼吁政府能够帮助学生减免这6000元的学费,让更多的农村家庭学生少些经济上的顾虑。
工作强度大一人要照顾两三名失能老人
按照标准的护理员和老年人配比,一名护理员要照顾2至3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王小龙的一个养老院收住了100名左右老年人,相应的各级工作人员就有50人左右,而这人力成本就占到总成本的50%到60%。他表示,作为民营企业,这样高的人力成本让他有些喘不过气,“很多学生刚刚入职也需要从基础工作开始做起,所以他们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很多年轻人感觉吃不消。”他希望政府能够在养老人才的社保方面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能有更多的资金为员工提供福利,有助于留住人才。另外在硬件设施、工作环境建设上还应当下大工夫。“目前农村和城市的养老院环境差异非常大,城市的养老院一床难求,农村养老院入住率却不到20%,高端养老院对从业人员来说也更具有吸引力。”李继延认为,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延伸
三所养老培训学校
每年将培训8000人
“未富先老”的背景之下,养老行业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么,在现有环境下,如何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素质?去年,市民政局明确将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北京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北京市养老人才教育培训学校。目前本市正以上述三所学校为基础,建设三个“北京养老培训学院”,为社会上的护理从业人员提供短期培训服务,包括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医院护工等。李继延表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所承建的培训学院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一年的培训量在3000至5000人次。如果三所学校都建成,年培训量在8000人次左右。
除了实地培训外,本市还将建立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将各类小知识制作成一个5到8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上传到云端之后,无法参加集中培训的护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学习,该平台免费向从业人员开放。李继延表示,未来希望通过这种实体培训+虚拟培训的形式,加速形成养老服务行业的培训氛围,以提高整个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本组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