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德斯(资料图)
原标题:“荷兰特朗普”败选,可民粹主义输了吗?
荷兰大选尘埃落定,全世界松了一口气。首相连任,极右翼政党荷兰自由党有没有赢。威尔德斯领导的自由党只拿到了19个席位,与此前的民调数据相差甚远。荷兰又可以在马克·吕特的领导下再过四年了。
威尔德斯的政党没有赢,是不是就输了呢?未必如此,威尔德斯输了,但是民粹主义并没有因此偃旗息鼓,荷兰的政治生态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欧洲也是如此。
威尔德斯没赢,让欧洲大国领导人、欧盟领导人也长舒一口气。默克尔以及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都认为这是一次胜利。荷兰与德国的政治结构和政治思潮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威尔德斯赢了,无疑会从精神层面影响德国的选择,也会有示范效应。欧洲的极右翼政党领导人有自己的网络,这一两年集体聚会的活动也比较多,惺惺相惜,“团结”在一起,与本国的建制派政党和政治家竞争。
可以说,民粹主义已经成为欧洲主流政治思潮之外的另一种力量。威尔德斯在投票的时候也说,无论结果如何,精灵都不会回到瓶子里。精灵是什么呢?那就是民粹主义。
威尔德斯没有赢,是因为马克·吕特以威尔德斯的方式打败了威尔德斯。什么意思呢?马克·吕特通过吸纳自由党的诸多主张,扩大了自己的支持面,同时挤压了威尔德斯的空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荷兰大选期间,土耳其和荷兰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撞,甚至到了威胁要中断外交关系的地步。马克·吕特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手段应对难民、移民融入等问题,与反穆斯林的威尔德斯并没有根本区别。如果不是土耳其埃尔多安横插一杠子,吕特也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强硬的、父权主义的领导风格。
从这个角度来说,威尔德斯输了,并不代表民粹主义输了。马克·吕特赢得大选之后,声称荷兰阻止了“错误类型”的民粹主义。这一说法也非常有意思,威尔德斯代表的是错误的民粹主义,那吕特是不是代表正确的民粹主义呢?答案似乎应该是肯定的,至少吕特是用民粹主义的做法打败了民粹主义的代言人。
民粹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欧洲政治的主流,简单来说,民粹主义就是反建制派的。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民粹主义似乎已经不再是贬义词,毋宁说变成了一种变革的口号。
对欧洲现在面临的经济社会难题,建制派已经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那么为什么不换个思路,换一些人来尝试呢?法国总统奥朗德干了一届就要退下来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连任,左翼的社会党在法国政党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了。荷兰这次大选之后,最大的输家不是威尔德斯,而是荷兰工党,从38个席位还剩下9个席位,已经沦为小党。
反过来看土耳其。这次土耳其与荷兰之间的纷争,源于土耳其内阁部长跑到荷兰去,为埃尔多安的修宪公投拉票,结果遭到抵制。土耳其为什么要修宪呢?根本原因还是埃尔多安认为现在的议会制不太合适了,要改。为了改变既有的政治建制,埃尔多安把票拉到了欧洲国家,因为那里有几百万可以投票的土耳其人。土荷之间的纷争背后,不过是两股迎头相撞的民粹主义思潮。
民粹主义和民粹主义还要打架吗?是的。因为民粹主义也是本土主义,隐含着排外思想。为什么反穆斯林成为欧洲民粹主义的特色?根本在于,多元主义的移民政策已经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本土主义其实也内含着文明的色彩。鹿特丹、布鲁塞尔、巴黎等欧洲大城市早已经成为大熔炉了,但是现在这些城市越来越像夹生饭,成为不同族群,尤其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社区的拼图。本土主义必然会体现出排外。威尔德斯、勒庞都是明确的反穆斯林,尤其反对默克尔的移民政策,于是,反穆斯林与退欧、疑欧思潮又联系在一起。
民粹主义并不是一时之事,而是欧洲最近三四十年发展的结果。欧洲内在的基督教色彩越来越淡,多元主义让欧洲人陷入了身份迷茫。欧盟不断东扩,撑破了欧洲这一文化历史的概念。在历史上,欧洲主要是莱茵河以西的西欧地区。随着穆斯林移民社群的不断扩大,欧洲人可能会更加团结起来,因为只有一个具有敌意的“他者”,才能让欧洲人明白自己到底是谁。民粹主义,就是这种社会政治心理变迁的一种反应。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这一思潮将会伴随欧洲政坛。
(文/孙兴杰,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