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副厅到正部,他跟这13个落马官员聊后很震惊
坐在某位落马官员面前,作家丁捷一度觉得,眼前的官员错把官场当成了江湖。
丁捷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省属某上市文化集团的纪委书记。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在中纪委和江苏省纪委的帮助下,他查阅了大量纪委办案的卷宗,并到监狱或办案点与13名落马官员面对面交谈。
丁捷
他试图走进落马官员的内心,探究他们走向贪腐的心路历程。这些内容于近日汇聚成《追问》一书,公开出版发行。
3月22日,接受“政事儿”独家专访时,丁捷说,自己找的一定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官员。在某一个特殊的时期,这种人心里会摇摆、纠结。如果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也许他就能自救。
“我保证书里的事都是真实的”
“政事儿”:你的这本书被称作反腐纪实文学,其中的案例从哪儿来?
丁捷:我从落马官员的忏悔录和纪委办案的一些卷宗中筛选了20多个人,采访了其中13个人,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度加工。书里面提到的干部基本上都是省管干部,他们的级别从副厅级到正部级都有。这些人多是主政一方的官员,应该算是中国领导阶层里面的中坚力量。
“政事儿”:你所说的深度加工指的是什么?
丁捷:我保证书里的事都是真实的,都是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但不是一一对应。这是为了规避对号入座。我这本书是非虚构文学的一种,而不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更生动,包括对心理活动的描摹等。
“政事儿”:中纪委和江苏省纪委一共提供了600多个案例,你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标准?
丁捷:我这本书主要是写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写他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演变的。那么我在选择素材的时候,要去找心理演变很纠结的那种官员。在走向人生巅峰后又堕落的过程中,他一定经历了心灵上的纠结、矛盾和斗争。
“政事儿”:你筛掉的案例是什么样的?
丁捷:那种赤裸裸的花钱买官、行贿受贿,直接去搞腐败行为的官员,在我的素材里涉及的并不多。因为我觉得这种腐败行为不具有普遍性。
我找的一定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官员。在某一个特殊的时期,这种人心里会摇摆、纠结。如果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也许他就能自救。
我要做的是要让人们从这些官员身上看到,自己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也有可能有这种倾向。要让他们看后有一种警醒、害怕的感觉。
“政事儿”:怎么会想到去写这本书?
丁捷:这本书是江苏省纪委给我出的题目。你不主动宣传反腐工作,社会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有很多是变形和扭曲的,传出来的未必都是真实的情况。
“明星可能是情人里面的‘奢侈品’”
“政事儿”:最近,《追问》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曝光后。人们猜测其中一位拥有明星情人的正部级金融高官的真实身份,认为他是某位落马官员。这种情况你此前是否预料到?
丁捷:很多省部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落马高官,在他们的案情描述里,都涉及到生活作风问题。只要写到谁涉及生活作风问题,别人难免会去猜测。我预料到有可能会去对号(入座)。但这不失为一种警示。
这本书是一个全面的反映,书中选择了七八个典型案例,目的就是为了尽量覆盖所有典型的违法乱纪行为。单挑男女问题去渲染的这种心态是很奇怪的。如果仅仅报道男女关系问题,好像给人一种误导,这个官员出事儿是不是就因为男女关系?事实上男女关系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在绝大多数涉案官员身上,他的男女关系问题都不是里面最严重的。
“政事儿”:当初把这个案例写进书中,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丁捷:前些年一些官员的物欲膨胀,虚荣心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程度。在生活上的一些表现就是追求奢侈品。他们找所谓的情人,明星可能是情人里面的“奢侈品”,满足他们更强烈的虚荣心吧。这种虚荣心在很多官员身上都是存在的,所以这个问题我无法回避,涉及这么一个案例是正常的。
编者注:
(《追问》一书中记述的8名“正部级领导”中有一人自曝了与影视女明星情人“安娜”的情史。
书中描述,这位在国际金融界和中国政坛显赫一时的正部级领导,为了企业家妻子、影视明星情人,动用了公权力,违规操作中国境外资金数十亿,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导致中国金融的国际机构受到重罚,造成巨大损失,他本人也因收受贿赂、渎职等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这名“正部级领导”自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回到了中国金融本部,我才三十四五的年纪,已经位居央企中层,成为体制内非常年轻的‘正厅级干部’……46岁的我已经掌管一家中字头金融集团,位居正部级已经5年多。”
在书中“最后的华尔兹”部分,这名正部级领导这样澄清他跟安娜的相识:“首先要申明,绝对不是有些人八卦的那样,我通过一部电视剧看中了她,然后打电话给某导演,然后开始了物质轰炸,直到把她轰晕,倒在我的怀中……”)
“官场不能当成一个江湖”
“政事儿”:和这些落马官员的访谈是在哪儿进行的?
丁捷:有的是在办案点聊的(案件处于调查阶段),有的是在监狱。还有的是已经出来了,他的服刑时间很短。
“政事儿”:这些人是上级纪委选定的吗?
丁捷:他们给我大量的材料,我从里面自己选。先确定一部分人,再去深入地接触。我们通常从媒体上看到的腐败分子都是被概念化的,但是当你面对他的时候,这个概念就被剔除掉了。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如果能聊到他的心里去,会感觉他们也都是普通人。
“政事儿”:在你交谈的落马官员中,一些人所涉及的案子还没经过法院审理,或者还没进入司法程序。他们能放下戒备和你交谈吗?
丁捷:没有经过法院认定,不等于不可以跟他聊天交流。我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会围绕着他已经明朗化的(违法违纪)事实来聊天。另外,我并不是描摹这些人干了多少坏事,而是描摹他的人生历程和心理演变过程。
“政事儿”:这样容易走进他的内心?
丁捷:容易的。谈他的生活和世界观,他们的世界观一般都有个演变过程。
比如说有一个人,他是某部委下派到地方挂职的干部,朋友很多,办事能力特别强。那时他到北京跑项目,为地方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也正因为能力强,找他办事的人很多,他就开始动用权力,有意识地在一些项目里朝别人希望的方向运作。收了一些好处,最后落网。
我着重要问他的不是这些事儿,而是问他对自己的交际观有什么样的认识。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东西是江湖。和官场应该做严格的区分,我们的官场不能当成一个江湖。
“有很多案例很让人揪心、震惊”
“政事儿”:你在平时的工作中是纪委书记,也接触了很多案件。在你看来,能吏走向腐败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丁捷:同样都是能人,有很多能人没有走向腐败,但又有很多能人走向了腐败,原因就是没有划清界限。当一个官员的能力很强,强大到自认为可以扭曲国家法律和党纪时,确实可能会改变规则、突破纪律,甚至规避了法律。
比如说一个地方官员在城市规划建设推行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讲可能会去打擦边球。他可能把政绩观和利益观放在第一位,所以做了一些突破,但这种突破实际上是不被允许的。
“政事儿”:在不少地方,一些一把手的权力是不受制约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否是他们走向腐败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丁捷:我对制约有两种理解,一种制约是有人在身边管着你,还有一种制约是党内纪律、国家法律的制约。这些东西就摆在你的案头、印在报纸上、传播在电视里。但是很多官员把这些忽略了,好像麻木了,认为没有人制止就可以突破。
在地方上,特别是一把手,很多东西他拍板下来以后,别人阻挡不了。特别是在一些工程建设、土地、环保等重要领域,地方领导有时会起一些主观作用。有的人法纪观不是很强,再加上有利益驱动,他可能就守不住底线了。
“政事儿”:在采访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落马官员?
丁捷:有很多案例还是很让人揪心、震惊的。比如说有个官员,他是一个国企的董事长,网罗了一批兄弟,在这个单位织成了一张权力网。可以说是完全不受制约,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他底下的兄弟违法违纪的很多,但都受到了他的保护,所以这帮人就围着他。
这个人退休之后失去了权力,这帮兄弟有主动举报他的、还有因为他曾经没有满足他们提出要求的去整他。因为被人举报和他手下的人出事,他最终被牵连出来。进了监狱之后,一开始家里人还对他挺好,但在暴露出他在外面还有私生子的事情后,家里人也跟他反目成仇了。这就叫曲终人散。他曾经追随者众,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政事儿”:你有没有关注到他们走向贪腐的转折点?
丁捷:没有什么东西是突然转折的,就像任何飞行器都不能90度拐弯一样。它都是一个潜在的过程。
丁捷
“假冒首长、行贿、甚至直接威胁等,我们都经历过”
“政事儿”:你在书的开头写到了纪委书记接到首长秘书的电话,因为案件牵扯到高层要求停止调查的事情。这是你的亲身经历吗?
丁捷:所有的办案人员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儿。假冒首长、行贿、甚至直接威胁等等,我们也都经历过。
“政事儿”:那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
丁捷:我宁可相信是假的。
“政事儿”:面对这种情况,纪委通常如何处理?
丁捷:不会影响纪委办案的。
“政事儿”:你在写作的过程中怎么把握尺度,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
丁捷:我除了是一个作家,还有纪委书记这么一个特殊身份。工作中接触的案例很多,也亲自参与了一些调查巡视工作。对如何把握舆论,如何既真实地传达,又能够比较好的进行引导,我心里还是有数的。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实习生 李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