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将陆续被拆除全媒体记者王宇摄影
原标题: 呼市报刊亭将全部拆除 未来发展仍在规划中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王宇
“师傅,还有3月份的《读者》吗?”
“没有了。”
“我能订阅一年的吗?每月月初来取。”
“订不了了,全市的报刊亭都要陆续被拆了。”
“哎!报刊亭看来要成历史回忆了!”望了望锈迹斑斑的报刊亭,准备买杂志的这名男子消失在夜色中。28日,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呼市城区的大街小巷,寻找最后的报刊亭。
据了解,近期,首府将全部拆除城区内现有的报刊亭,未来如何规划暂时没有确定。
难寻
首府报刊亭越来越少
28日,记者从南二环附近出发,步行沿街寻找报刊亭。
在锡林郭勒南路,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几家,可却全部“扑空”,在呼市十八中附近、呼市三十六中附近、五四商城附近等,均没有看到地图上标记的报刊亭,有些地方取而代之的是“移动公厕”。
在内蒙古大学南门附近,记者找到一家还在营业中的报刊亭。观察了近半个小时,有10余名市民前来选购报纸、杂志,以老年人居多。
报刊亭经营者郝师傅告诉记者,他在这里经营报刊亭12年了,收入锐减,生意现在越来越不好做。
“不干这行,我能干什么啊?12年了,我把经营报刊亭当成自己的工作,我的职业就是一名‘送报人’。”郝师傅说。
记者了解到,47岁的郝师傅是呼市托县人,20年前,他只身一人来到呼市打拼,开过洗车场,后来进入了报刊零售行业。
郝师傅说,每天来买报买书的都是些老顾客。
“生意虽然大不如前,但还算稳定。我现在年龄大了,出去再找工作也不好找。”郝师傅无奈地说。
难舍
经营者不愿舍弃这份工作
29日一早,在呼市三十六中西侧,记者遇到一位白发老人。老人叫李俊,最近每天早晨他都会来自己曾“工作”过的地方看一看。他告诉记者,在路口拐角处原本还有一处报刊亭,3月20日被城管人员拆除了,前后拆除的还有位于呼市十八中和五四商城附近的两家报刊亭。
老人说,2005年,他租赁了一处报刊亭。在最鼎盛时期,市里有108家报刊亭,到2016年,全市报刊亭锐减到三四十家,从去年开始,便流传着消息,为了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有关部门发布文件要陆续拆除市区的所有报刊亭,未来是否重新规划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老人告诉记者,10年前,他们经营报刊亭,除去邮政报亭的租用费及销售任务,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地理位置优越或在销售旺季,收入更可观。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相比前些年的经营状况,如果报刊亭单纯销售报刊,月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大多经营报刊亭的群体为30岁至50岁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下岗后,他们通过租赁邮政报刊亭进行二次就业,而现在突如其来的拆除让他们面临“二次下岗。”
“我们这个年龄,出去也没有地方继续工作,现在再下岗,真不知道回家后该干什么?”李俊说。
据呼市邮政管理局报刊零售公司总经理袁卫东介绍,现在全市仅存6家报刊亭,分别位于通道路、大学街、林业厅、大西街、呼市三十四中、文化商城。
难弃
报刊亭面临转型
报刊亭何去何从,不仅经营者担忧,读者也关注。
经多方联系,记者找到呼市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宣教科徐海峰科长,徐海峰表示,未来报刊亭的规划问题正在研究考虑中,还没有最后定论,现在确定的是全部拆除。
“此前政府下发的文件中,统一拆除停车场收费亭、报刊亭、放心早餐亭。报刊亭未来是否重新投放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徐海峰介绍,报刊亭将面临转型,以后以电子阅读为主导。
据徐海峰介绍,规划中将在全市主要街道和公交站牌附近设立电子阅读设备,方便市民查阅信息。今后将在所有社区内部设立报刊亭,方便市民选购书刊,但这些都在规划中,具体如何实施,还没有确定。
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陈红艳则认为,受新媒体冲击,纸质报刊杂志逐年锐减,但并不能让其自然消亡,纸质媒体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居民生活中对于报刊杂志也有需求,现有报刊亭有存在的价值。
同时,斑驳破旧的报刊亭如果影响城市环境,是否可以设计一批具有首府民族特色及地区特色的美观、亮丽的报刊亭,在城区内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此外还可打造城市专属报刊亭。
问题是,一旦报刊亭全部拆除,在市民中会造成一定影响,会在无形中流失很多读者。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读书看报,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文化领域的发展,培养全民阅读习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