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表示,日本疫情趋缓,与新冠病毒存在“自我消亡”有关,真的是这样吗?
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与新潟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基因组中,一种名为“nsp14”的酶发生了变异,导致病毒无法及时完成修复,从而导致病毒自我灭绝。
除了日本方面以外,日本媒体报道称,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团队亦发现,新冠病毒“nsp14”若关闭宿主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病毒无法复制,由此导致疫情趋缓。
有医学背景人士称,假设“nsp14”导致病毒基因突变是存在的话,不太可能被科研人员大量检测到。发生这种突变的病毒个体只有可能大量被淘汰。唯有如此,新冠病毒这一物种才有可能存续。
那么怎么理解日本疫情感染人数下降呢?专家给出了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日本疫苗接种率提高不少,以40~49岁人群为例,在8月1日时只有11.4%的人完全接种,而在1个半月后的9月30日,这个数字迅速上升至58.9%。
还有原因可能是,日本的疫情下降跟温度和降雨也有关系,在炎热的夏季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大都待在有空调的房间内,这样在室内接触导致传播的机会就更多了。
此外,导致感染扩大的因素消失,医疗危机改变人们的防疫对策等等,但是随着冬天的来临,全球仍然有巨大的防控压力,有很多民众已经很早接种完两剂疫苗,目前体内的抗体已经有了较大程度下降,可能不足以有效防护传播力非常强的德尔塔。
专家也呼吁,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医务人员等)和接种超过6个月人群进行加强接种的必要性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来临,继续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同样重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