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了疫情就一定要免职吗?北京昌平区的处理严厉而有温度
北京市昌平区11月6日宣布了对疫情防控疏漏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若干基层干部的问责公告。被处理人一共10人,给予的处分惟政务记过、政务警告、诫勉问责、批评教育等,没有一人被免职。
老胡认为,这样的公开处理既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是有温度的。
新冠疫情防不胜防,这一轮在全国各地暴发涉及20个省区,而且出自彼此没有联系的不同源头,病毒向哪里传播高度不确定,哪里摊上哪里倒霉。我认为,只要出了疫情干部们能够迅速动员起来,最大限度实施挽救措施,缩小疫情传播范围,就应该算基本尽职了。当然事后总结,总能发现有过的疏漏,但那些疏漏如果不属于非常严重的不作为、玩忽职守,就应当以批评教育和一般性的政务处分加以惩戒,轻易不应使用就地免职的“极刑”。
前一段时间,很多地方都对疫情暴发地的党政领导干部和疫情防控主要干部做出了免职处理,震动很大。它们强化了日常防控不得放松的警告,督战效果明显,但也客观上加剧了各地基层干部的紧张,使得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实施推行空间在有的地方出现萎缩,一些干部为了免责,更愿意采取最大限量的措施,从而导致了一些地方防控的过度化和人性关照的不足,引起了一些争议,形成了另一方面的问题。
▲11月3日,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北二区,外卖小哥将居民订购的生活物品交给防疫人员转送。图/中新图片老胡认为,不能断言具体某个地方实施对主要官员就地免职严厉问责值得倡导或者欠妥。总的来看,中国防控体系非常严密,问责是主要鞭策措施之一。与此同时,不必一出疫情就对官员进行免职,无需把免职官员变成一种 “政治正确”,应当体谅基层官员,既鞭策他们,也给他们科学防控留下从容自主的空间,这个原则也十分必要。应当实事求是对待一线干部的工作,不能一出疫情就必须有几个官员被免职,实事求是地评价基层官员的抗疫表现,更有利于我们的动态清零路线始终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防止层层加码。
动态清零必须坚持,同时全社会都要摆脱紧张情绪。我们的清零手段已经很丰富,并且被反复证明有效,出了疫情认真应对便是。抗疫看来是场马拉松,哪里暴发疫情都要加快扑灭,但整体上我们社会要匀速奔跑,不能当成百米冲刺。老百姓还要生活,服务业要保工作,官员们保持冷静、理性,辖区内的抗疫才更能保障有条不紊。
▲11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美媒提问中国是否考虑放弃零容忍政策?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回答道,实践证明,我们国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和一系列的防控政策措施是符合国情和疫情防控的科学规律的,很好地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球的疫情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的疫情波折反复、居高不下,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我们将继续坚持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我认为,国家要制定一个没有疫情时防疫标准操作的指挥和推进流程,出现疫情时,应急反应也应该有标准化的规定动作。各地官员只要这些流程都坚持做到了,发生疫情后对他们的处理就不应轻易走到撤职这一步。昌平区北七家镇宏福苑社区党委的一名干部在这次疫情防控前期工作有疏漏,但是她本人被隔离后在积极组织社区防疫工作方面发挥了作用,最后对她的处理只是批评教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挺好的例子。
来源:胡锡进观察
点击进入专题: 北京再现本土疫情 新闻热点精选(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