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西宁12月7日电 (记者 李江宁)“经过‘祁妙’的逐渐迁移,最近5个月相对稳定的‘新’家域达到230平方千米,被跟踪后11个月总的活动范围则超过了400平方千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师王大军7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为进一步深入揭示祁连山国家公园雪豹活动规律、繁殖策略等个体生态学信息,经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2021年底,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展雪豹卫星追踪工作,成功追踪2只雪豹,并通过网络征名,为其取名为“祁迹”“祁妙”,通过追踪,掌握了“祁迹”“祁妙”的基本活动情况。
据介绍,“祁迹”“祁妙”放归野外后,科研人员和国家公园管护人员通过卫星信号和超高频无线电信号进行了不间断的跟踪。其中,“祁迹”的颈圈回传了240天的定位数据,但今年8月该项圈意外脱落,停止了工作。“祁妙”的颈圈仍在持续工作,到目前为止已超过330日,每天回传12个定位点,其中超过95%的定位点是有效数据。
“根据已经获得的定位数据,我们获知不同个体之间的活动范围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目前正在进一步分析数据,我们还会得到被跟踪雪豹个体的取食频率和取食地点信息,以进一步了解其食物资源利用情况。”王大军说,“结合栖息地信息,可以了解雪豹的精细栖息地选择,结合人类活动信息,可以了解人与野生雪豹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不仅是雪豹个体生态学的信息积累,更是对雪豹种群管理和物种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
祁连山是中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陆域优先区域之一,区域内发育和保持了大面积梯度差异显著、生态结构 整、类型多样的高山高原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分布着大面积连续的雪豹适宜栖息地5.11万平方公里。(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