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在ChatGPT发展浪潮中,最需要的是实时的政策与机制创新,尤其应强调边界思维和变通智慧。
自2022年11月30日上线以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各种表现,堪称十分惊艳。
从连续回答问题、生成摘要、翻译文档,到信息分类、写代码、编剧本、做作业和写论文,ChatGPT几乎都能应对自如。而且,ChatGPT还会质疑你提问的前提,甚至拒绝不当请求。
需要看到ChatGPT的颠覆性影响
ChatGPT横空出世,与五六年前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棋手的冲击波不同,这次人们所热议的不再只是奇点临近的隐忧,更多的是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的恐慌。
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公司经理只要按一下按钮或者对语音机器人发个指令,就可以将一个粗略的文档转换成优雅的演示文稿,而无需劳烦公司文秘。这无疑颠覆了我们早已熟稔于心的工作场景。
人们之所以对ChatGPT这一波突破性进步感到震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一开始并不那么相信这种将语言拼凑起来的技术路线。但毋庸置疑,ChatGPT的确在生成合乎语法的流利的语言方面有着上好的表现。
由此,不难得到的一个教训是,很多颠覆性技术发展的路线,往往未必符合人们一贯和事先的认知。
近10年来,从深度学习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说明了这一点——对人工智能应该是怎样的智能,人们的一般性认知与人工智能突破性创新所交付的智能形式之间,存在某种落差。
因此,说到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不论事先是否有所觉悟,不论原先处在什么位置和赛道,都应该看到其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要将其视为引领未来的知识引擎,积极拥抱这一波人工智能淘金热。
人类有能力理清ChatGPT治理思路
与人类所有重大的技术突破一样,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涌现及其未来,实际上植根于整体的技术社会系统,也必然地基于我们对其可能驱动的变革的想象。在这些全新的系统构建和面向未来的想象中,有些是相对中性的变化,有些则是对所有人都有积极意义的变化。
比方说,可能用不了多久,人们就可以借助通用人工智能翻译工具观看任何语言的视频,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也可以彼此流畅地交流。
但正如人们最近所看到的那样,ChatGPT的病毒式流行也招致了很多非议。有研究者担心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一波创新竞赛中,会不会步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商业的后尘,使得诚信、隐私、知识产权等伦理和法律上的权利和基本的价值观沦为牺牲品。
必须指出的是,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质,是知识生产方式的革命,既是对知识、学习和创造的重新定义,也必然带来对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重新理解。
由此,在ChatGPT浪潮中,当我们准备一拥而上之时,有必要先对相关问题做一番深度思考,理清思路,拿出应对办法。
发展应强调边界思维和变通智慧
ChatGPT这种基于人类群体知识和记忆的知识生产方式,必然与既有的主要基于个体知识与记忆的知识生产方式产生冲突。ChatGPT对海量的文本数据集等数据的高度依赖,在其拼凑式的知识构造过程中,也必然会带来难以化解的价值观念层面的冲突。
因此,我们应设法防范其中的极端恶劣情况,但慎用普遍性的信息审核机制。鉴于ChatGPT涉及的艺术作品集、代码集,必然会与原有的知识产权等权利相冲突,也亟待建立新的社会契约和法律制度。
在此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实时的政策与机制创新,尤其应强调边界思维和变通智慧。一方面,抓住最坏的问题,如欺诈等犯罪予以遏制,同时要认识到海量文本数据集正在成为一般的知识生产要素,在内容审核方面应适当放宽,使其更充分地发挥知识生产的潜能。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生产方式的过渡性策略,相关政策和治理机制应致力于调和知识生产方式转换所带来的摩擦。
□段伟文(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