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泉州3月18日电 (吴冠标)“印尼-中国泉州侨批文化交流论坛:侨批文化与印尼侨批漫谈”18日在侨乡福建泉州举办,100余位学者、作家“云”交流,深入挖掘侨批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共同推进侨批主题文学创作,拓展海内外文化交流互鉴。
“侨批”源于闽南语,“批”即为“信”,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中国国内侨眷书信与汇款的合称。作为“信款合一”的特殊家书,侨批漂洋过海,诉尽海外游子对故里亲朋的一片深情。2013年,中国“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侨批浓缩了南来打拼的先辈们的创业史与家国情怀。”印尼华文写作者协会主席袁霓说,印尼有许多珍贵的侨批历史和回忆,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这些历史挖掘出来。“时间不等人,用手中的笔留下侨批记忆,是我们的责任。”
会上,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刘伯孳以“印尼侨批的特色与内涵”为题,分享印尼侨批的历史以及对侨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他指出,印尼侨批的丰富性毋庸置疑,但是目前发现的数量少,估计占闽南侨批整体约1%,整个家庭或家族的侨批量非常少,体量不足作为研究家族或家庭的基础。“希望有更多的印尼侨胞加入侨批研究、侨批文学写作队伍,共同挖掘侨批中的文化内涵、文化融合特色等。”
泉州市文联副主席郭培明则认为,当前侨批虽然失去了实用价值,但蕴含在其中的诚信经营、分工合作、海纳百川、不断创新等精神文化内核仍然在一代代海外华侨华人血液中流淌,创造着无数经济、文化的奇迹。“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侨批题材的优秀作品问世。”
“一纸乡愁入梦来,咫尺天涯皆是情。”泉州市侨联主席温锦辉表示,此次论坛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旨在促进侨批文化在海外华裔族群生根发芽,唤起他们的乡愁记忆和祖籍的意识,鼓励他们共同弘扬传承侨批文化和华侨精神,拓展中印尼文化交流互鉴。
作为著名侨乡,泉州近年来建立了福建省首个地市级侨批专门展示馆泉州侨批馆,并连续举办两届侨批主题文学创作大赛,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不断推动侨批研究和挖掘利用。(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