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重庆4月16日电 题:“Z世代”的非遗传承之路:在转型升级中助力夏布“出海”
作者 张旭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夏布行业,走出一条与祖辈相通而又不同的道路。”1995年出生的黄维唯16日在重庆告诉 中新社 记者,在众多传承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助力下,荣昌夏布相关产业更加红火。
以苎麻为材料,经手工工艺编织而成的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因此又称夏布。夏布织造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荣昌被誉为“中国夏布之乡”。
图为黄维唯。(黄维唯供图)
“与夏布结缘,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黄维唯介绍说,2018年,她从护士岗位转行,将目光对准了“荣昌传统四宝”,在折扇、陶器、夏布、荣昌猪中,选择了荣昌夏布。
“我出身陶器世家,但俗话说‘男耕女织’,对纺织业有天然亲近,最后选择了不那么熟悉的夏布行业。”黄维唯表示,彼时,她正在寻找人生意义,愿景是“尽快在夏布行业留下自己的名字”。
夏布挺括透气,又能抑菌防霉,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高级布料。荣昌夏布产业基础好,重庆市荣昌区商务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该区已形成年产夏布70万匹的生产能力,产品种类达20多个,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有5万余人。
图为“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参访团嘉宾正在观赏夏布制作的服饰。 中新社 记者 陈超 摄
韩国客商南恩镐告诉记者,韩国人出生、成人礼、婚礼、节庆、逝去等重要时刻,都会穿夏布制成的衣服,“可以说,夏布伴随了我们的一生”。夏布是日韩等国民众披麻戴孝用的惯用布料。
荣昌区商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荣昌夏布2017年至2019年出口值稳定在1亿美元左右。“夏布行业繁荣的背后,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黄维唯说,此前荣昌夏布出口量虽不小,但以生布为主,产品结构较单一,附加值小。
图为南恩镐(右一男性)正在给“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参访团嘉宾介绍夏布产品。 中新社 记者 张旭 摄
为解决这一难题,黄维唯与行业人士合作,进行了很多努力。通过对漂染、脱胶软化等技术的改良,各种更加优质的夏布床上用品、家居饰品、旅游品、服装等产品被开发出来。夏布的枕头、搓澡巾、折扇、香囊、手提包、灯饰……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既丰富了夏布的存在形式,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入行五年来,黄维唯不仅实现了从对荣昌夏布“知之甚少”到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认定的“荣昌夏布代表性传承人”的转变,也深切地感受了荣昌夏布行业的新变化。
“喜欢夏布的人越来越多。”黄维唯说,现如今,她常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年轻人的咨询,包括服装设计师、大学生等,也通过展会等渠道,认识了更多夏布的爱好者,这些爱好者有各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文化交流者等。因此,黄维唯对夏布的发展信心越来越足。
与高校展开“校企合作”,打造夏布元素的茶馆,组织夏布主题的研学活动,与各行各业的小伙伴一起探讨“融合之道”……作为“Z世代”,黄维唯对荣昌夏布的发展有自己的见解和做法。“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好,我要做的,就是在不断实践中进步。”黄维唯说,她对未来充满期待。(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快讯网立场。)